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表演形式 相声舞台剧
上演地点 1985年3月1日
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
场次 22场
语言 国语
时长
制作机构 表演工作坊
演员 李国修
李立群
赖声川
导演 赖声川
编剧 赖声川、李国修李立群
舞台设计 聂光炎
灯光设计 聂光炎
音乐 陈建华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是台湾表演工作坊于1985年3月1日推出的相声舞台剧,是表演工作坊的创团之作。演出者为李国修李立群,导演赖声川,剧本为赖声川、李国修李立群共同创作。此剧是台湾1980年代现代戏剧的一出代表作,其剧本于1999年入选台湾文学经典三十。表演工作坊后采类似形式推出了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又一夜,他们说相声这一夜,Women说相声以及夜夜说相声

演出历史[编辑]

1984年,赖声川由美国回台湾任教,在兰陵剧坊导戏。赖声川与李国修、金士杰想推出一个相声剧,但因金士杰得到美国奖学金、准备到美国短期游学,于是找上李立群合作。因为三人背景不同,最终形成以传统的相声形式,加上西方脱口秀元素,以剧场方式演出的独特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

最初曾希望以兰陵剧坊名义来演出,但遭到阻力;三人于是决定组织表演工作坊,自行发表创作。经过半年的构思与排练,1985年3月1日在国立艺术馆首次演出,之后巡回台湾,共演出22场[2]

内容[编辑]

在台北华都西餐厅中,李国修李立群饰演两位脱口秀主持人(并未提及其角色姓名),介绍两位国宝级相声大师“舜天啸”与“王地宝”出场表演。但因相声大师未出现,以致节目无法继续,两人勉为其难分别冒充登台,演出相声。除了开场与结尾外,共有五个段子,时间背景依次提前。

  • 序:华都西餐厅
  • 段子一:台北之恋(台北‧一九八五) “演出前一天下午”
  • 段子二:电视与我(台北‧一九六三)
  • 段子三:防空记(重庆‧一九四三)
  • 段子四:记性与忘性(北平‧一九二五)
  • 段子五:终点站[1993年更名为出殡与遛鸟](北平‧一九00)
  • 晚安

新版[编辑]

在1993年10月7日,表演工作坊重新演出此剧,由李立群饰演舜天啸,冯翊纲饰演王地宝。在“序:华都西餐厅”的开场,多了约十分钟讽刺台湾当时政坛的段子。

剧本原创争议[编辑]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剧本,在表演工作坊的出版物上,多题为赖声川主持下的集体创作,李国修与李立群参与。

李国修辞世后,冯光远在个人部落格上宣称《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剧本主要来自李国修与李立群的贡献,但被赖声川占为己有,收入1999年出版的赖声川作品集中。赖声川回应,这个演出最早是他在美国看到流浪犹太剧场,根据这个概念,回来之后与李立群、李国修一同创作而成,表演工作坊也是三人一同创立,反驳剽窃的指控。李立群也回应,剧本是三人共同创作的[3]

注释[编辑]

  1. ^ 李立群《李立群的人生风景》:“话说当年赖声川与李国修、金士杰在兰陵剧坊相识、相合作过,彼此对对方都颇能信任。本来是他们三个要作一个相声剧,主题是:“文化”这个东西,会因为一个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但是不再被需要的时候,“文化”这个东西会自然的、悄悄的就跟我们说再见了;文建会也好、文化部也好,花再多钱想去复兴它,也未必有用。这个主题不错。换句话说,他们想用一次相声剧的演出,来表示:对相声在台湾消失了,作一个哀悼,就是替相声写一个祭文吧!这就更好玩儿了。可是金士杰当年刚好得到一个基金会的赞助去美国游学去了,声川和国修就找上了我。”“我们就凭着赖声川——一个让我们俩信得过的一位舞台创作导演,还有国修编、写、演过电视短剧,我也演过不少短剧和二千场左右的西餐厅秀的经验。再加上我们对相声的热爱,就不论成败,也没什么压力的,便开始替相声写起“祭”文来了。”“由于三个人的创作理念接近,也由于三个人都还年轻——我最老,才33岁——都还很有闯劲儿,经历里也都有足够的热情,不急不忙也不浪费时间的,用了半年的时间,删掉了大约四倍的长度,最后变成了我和国修在台上演出的长度。”“当然,如果没有28岁就得到柏克莱戏剧博士的赖声川的旁观、监督、规划,我和国修的表演经验、自创的能力,就不太可能长成如此的形状;我们三个人的幽默感,也未必就能发酵起来,以致于让久违的台湾相声得以复苏吧!”
  2. ^ 【表演工作坊】表坊回憶錄 -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3. ^ 賴聲川偷李國修劇本? 李立群:《那一夜》是共同創作. ETtoday. 2013年7月5日 [2013年7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