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达 (歌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达
出生1906年4月16日
日治台湾恒春厅
逝世1981年4月11日(1981岁—04—11)(74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屏东县恒春镇
国籍 中华民国
职业民谣歌手

陈达(1906年4月16日—1981年4月11日),小名红目达仔,是一位出生于台湾屏东恒春大树房砂尾路的歌手。他以融合弹奏月琴故事叙说并具个人特色的民谣演出著称。

生平

[编辑]

陈达据言有四分之一的台湾原住民血统,上有4个哥哥、3个姐姐,排行老幺,虽然他从未受过学校教育,也不识字,也不识乐谱,他的音乐更没有师承,但因他的大哥与四哥都是村子里的好歌手,陈达耳濡目染,乐器更是借用哥哥的月琴而无师自通,故其主要使用乐器为月琴,喜欢吟唱恒春民谣。29岁时,陈达因病而产生眼疾。

陈达并未企图成为职业歌手,他曾经从事水泥工、打石工、木炭工、看牛工、收割稻草工人等职业,自20岁起,经常受邀自编自唱,日治时代,他的歌声在恒春一带已崭露头角。民国时代,60岁的陈达因一只眼睛患有眼疾,被人称为“红目达仔”,同时,齿牙开始动摇,不过,仍然是当地极为抢手的民歌演唱人。

陈达一次去高东辉的恒春镇诊所上门就医,因付不出医疗费,就弹唱《思想起》充抵医药费,传为地方美谈[1]

1967年,音乐家与学者史惟亮许常惠于“民歌采集运动[2]”采风时,在恒春找到了62岁、贫病交加的陈达,此后,2人积极保存陈达的演唱,1971年,邀陈达到台北录制出版《民族乐手陈达和他的歌》唱片1张,1977年,邀他来台北参加“第一届民间乐人音乐会”演唱,次年再度录音出版《陈达与恒春调说唱》唱片1张。

可惜在1975年,陈达开始出现精神病症状,经常在街头游荡,于1979年眼盲耳聋,且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1981年他决定回到恒春故乡,4月11日,在过马路时被一辆超速的游览车撞到,送往恒春医院后,医生以“医术未达”为由不予处理,救护车转往屏东医院,陈达于途中宣告不治,享寿74岁。

特色及评价

[编辑]

由于他的歌声苍凉,歌词相当有诗境,搭配月琴清唱,再加上其情感十分丰沛,被邀到台北接受采访后大受欢迎,电视与和报章媒体纷纷报导,并录制了专辑,其中最有名的歌曲,就是《思想起》。

日治时代二战结束,60岁以前的陈达曾经走遍高、屏一带的南台湾农村,演唱了40年的台湾念歌,所唱内容都是由他自己编成,有长篇的叙事题材,如《阿远与阿发父子的故事》,也有短篇的即兴之作,包括感谢、祝贺、劝世、回忆、写景与爱情等题材。他所演唱的曲调以《五孔仔调》(又称《江湖调》)、《杂念仔调》、《七字仔调》为主,并引进《思想起》、《四季春》、《台东调》、《牛尾摆》、《草螟弄鸡公》、《哭调》等恒春一带的民歌成为台湾说唱曲牌,其中以传统曲调《五孔仔调》与民歌曲牌《思想起》、《四季春》用的最多,由于他的演唱不拘于任何曲牌,而以节奏自由、似吟似唱的方式进行,所以,许常惠誉之为“未经人工改造的游吟诗人”、是“作曲家兼演唱家”,也是台湾最后一个传统说唱艺人[3]

音乐家史惟亮曾说:“他是一个作曲家,因为他要适应歌词,而能自由修改一个既有的曲调。他是诗人,因为他能即景生情,创造活生生的歌词来描写感情、讲故事或说道理。他也是自弹自唱的演唱家。”

陈达纪念馆

录音作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魏怡嘉. 屏東縣恆春鎮長林金源及醫師高東輝傳記 一生奉獻雋永流傳. 中央社. 2014-05-22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9) (中文(台湾)). 
  2. ^ 陈义雄. 史惟亮·許常惠·民族樂手——陳 達 和他的歌. 民报. 2017-03-13 [202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3). 
  3. ^ 台灣最後一個傳統說唱藝人: 18. [2012-08-26]. [失效链接]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 刘智濬,2003,从启蒙观点看六○年代民歌采集运。中台学报:人文社会卷 14:279-95。
  • 史惟亮编著,1971,民族乐手:陈达和他的歌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 出版。台北: 希望。
  • 徐丽纱、林良哲,2006,恒春半岛绝响:游唱诗人:陈达生命之旅。宜兰县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连结

[编辑]

作品聆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