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陶凯(1304年—1376年),字中立临海(今临海市)人。

至正年间中举,授永丰教谕,推辞不就[1],同辈张仲举朱昌龄等人有往来,朱元璋曾慕名拜访取策,陶凯曰:“群雄所据地,未可与争,元虽有地,政衰民怨,是空地耳,取之易也”。洪武初年(1368年)至南京,与汪克宽胡翰宋僖陈基曾鲁高启等同修《元史》。书成,授翰林应奉,又纂《大明集礼》,于大本堂教导楚王读经。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与崔亮并为礼部尚书,各有敷奏。定“军礼及品官坟茔之制”,又“定科举式”。崔亮死后,陶凯独任。洪武四年,任会试主考官。洪武五年(1372年),上奏:“汉、唐、宋时皆有会要,纪载时政。今起居注虽设,其诸司所领谕旨及奏事簿籍,宜依会要,编类为书,庶可以垂法后世。下台省府者,宜各置铜柜藏之,以备稽考,俾无遗阙”与张筹等编集《昭鉴录》。洪武六年(1373年)为湖广参政,八年(1374年),起为国子祭酒[2]

洪武初期,陶凯随侍于朱元璋左右,明太祖称“一时诏令、封册、歌颂、碑碣、多出其手”,又称“措辞陈义,各当其体,沛然为一代之用。”,又修《洪武正韵》等。李贽说他“姿性过人,才高学博,识见卓远,为文千言立就”。晚年自号“耐久道人”,朱元璋以为影射自己杀戮功臣,曰:“自去爵禄之名,怪称曰‘耐久道人’,是其自贱也”,“坐在礼部时朝使往高丽主客曹误用符验”,被处死,生前朱元璋曾赠以“丹书铁券”,仍不免一死。有《陶尚书集》,今不传[3]

参考文献[编辑]

  1. ^ 《明史》卷一三六:“领至正乡荐,除永丰教谕,不就”
  2. ^ 明史》(卷136):“陶凯,字中立,临海人。领至正乡荐,除永丰教谕,不就。洪武初,以荐征入,同修《元史》。书成,授翰林应奉,教习大本堂,授楚王经。三年七月与崔亮并为礼部尚书,各有敷奏。军礼及品官坟茔之制,凯议也。其年,亮卒。凯独任,定科举式。明年会试,以凯充主考官,取吴伯宗等百二十人程文进御,凯序其首简,遂为定例。帝尝谕凯曰:“事死如事生,朕养已不逮,宜尽追远之道。”凯以太庙已有常祀,乃请于乾清宫左别建奉先殿,以奉神御。明奉先殿之制自此始。五年,凯言:“汉、唐、宋时皆有会要,纪载时政。今起居注虽设,其诸司所领谕旨及奏事簿籍,宜依会要,编类为书,庶可以垂法后世。下台省府者,宜各置铜柜藏之,以备稽考,俾无遗阙。”从之。明年二月,出为湖广参政。致仕。八年起为国子祭酒。明年改晋王府左相。”
  3. ^ 明史》(卷136):“凯博学,工诗文。帝尝厌前代乐章多谀辞,或未雅驯,命凯与詹同更撰,甚称旨。长至侍斋宫,言:宜有篇什以纪庆成。遂命凯首唱,诸臣俱和,而宋濂为之序。其后扈行陪祀,有所献,帝辄称善。一时诏令、封册、歌颂、碑志多出其手云。凯尝自号“耐久道人”。帝闻而恶之。坐在礼部时朝使往高丽主客曹误用符验,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