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丘英二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不适用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相关研究”段落,移动至内文,供有兴趣之读者延伸阅读。默然留言2021年1月28日 (四) 12:21 (UTC)[回复]

相关研究[编辑]

博硕士论文[编辑]

使用“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查询,到2014年10月24日为止,以作家生平事迹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的文章,还没有一篇出现。提及这位作品生平及作品的论文,目前已知的有:

  • 黄建铭,〈日治时期杨炽昌及其文学研究〉,成功大学历史学系硕博士班硕士论文,2001年。
  • 陈沛琪,〈日治时期新诗之现代性符号探寻〉,南华大学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
  • 陈健珍,〈日据时期台湾新诗中的反抗与耽美意识〉,佛光人文社会学院文学系硕士论文,2005年。
  • 庄晓明,〈日治时期盐分地带诗人群和风车诗社诗风之比较研究〉,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2008年。
  • 邓婉婷,〈1930年代台湾现代诗的成立与展开〉,中正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9年。
  • 林婉筠,〈风车诗社:美学、社会性与现代主义〉,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10年。
  • 方婉祯,〈美学的越境:东亚超现实主义的融会与转化〉,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比较文学博士班博士论文,2013年。

论文集论文[编辑]

使用“台湾文史哲论文集篇目索引系统”查询,到2014年10月24日为止,以作家生平事迹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的文章,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篇。如果以“风车诗刊”这个团体及诗刊为关键字搜询,可以找到以下的文章:

  • 王文仁,〈时代巨轮下的超现实首声—“风车诗社”的文学史意义初论〉,《文学流变:国立东华大学第二届全国中文系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王文仁,〈“断裂”?“炼接”?—再论“风车诗社”的文学史意义〉,《想像的本邦:现代文学十五论》。
  • 陈明台,〈杨炽昌风车诗社‧日本诗潮—战前台湾新诗现代主义的考察〉,《台湾文学研究论集》。
  • 陈明台,〈新诗精神的提倡与实践—“风车”的诗与诗人〉,《台湾文学研究论集》。
  • 叶寄民,〈日据时代台湾诗坛的超现实主义运动-以风车诗社核心人物杨炽昌的运动为轴〉,《台湾文学巡礼》。
  • 叶寄民,〈日据时代台湾诗坛的超现实主义运动-风车诗社的诗运动〉,《台湾现代诗史论:台湾现代诗史研讨会实录》。

关于“风车诗社”这个团体及其诗刊:

  • 王文仁,〈时代巨轮下的超现实首声—“风车诗社”的文学史意义初论〉,《文学流变:国立东华大学第二届全国中文系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王文仁,〈“断裂”?“炼接”?—再论“风车诗社”的文学史意义〉,《想像的本邦:现代文学十五论》。
  • 陈明台,〈杨炽昌风车诗社‧日本诗潮—战前台湾新诗现代主义的考察〉,《台湾文学研究论集》。
  • 陈明台,〈新诗精神的提倡与实践—“风车”的诗与诗人〉,《台湾文学研究论集》。
  • 叶寄民,〈日据时代台湾诗坛的超现实主义运动-以风车诗社核心人物杨炽昌的运动为轴〉,《台湾文学巡礼》。
  • 叶寄民,〈日据时代台湾诗坛的超现实主义运动-风车诗社的诗运动〉,《台湾现代诗史论:台湾现代诗史研讨会实录》。

期刊上的论文、评介[编辑]

使用“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查询,到了2014年10月24日为止,以“丘英二”的生平及作品为研究对象的文章,还没有一篇出现。至于,以“风车诗社”这个团体及其诗刊的研究有:

  • 陈明台,〈Modernist Poetry in Prewar Taiwan: Yang Ch'ih-ch'ang, the Feng-Ch'e (Le Moulin) Poetry Society, and Japanese Poetic Trends〉,1997年12月《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 陈芳明,〈台湾新文学史(6)--写实文学与批判精神的抬头〉,2000年3月《联合文学》。
  • 刘乃慈,〈论日据时期“风车”诗社的“政治潜意识”〉,2001年2月《笠》。
  • 林政华,〈日政时期诗人林修二及其作品研究〉,2002年6月《通识研究集刊》。
  • 陈鸿逸,〈现代主义的先驱--风车诗社〉,2003年4月《文化生活》。
  • 奚密,〈燃烧与飞跃:一九三○年代台湾的超现实诗〉,2007年12月《台湾文学学报》。
  • 许倍榕,〈文学性与大众性的辩证--关于文艺大众化的几场论争〉,2013年6月《东吴中文线上学术论文》。

书籍[编辑]

使用“全国图书书目资讯网”查询,到2014年10月24日为止,还没有一本以作家生平及其作品、学术成就为谈论焦点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