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澳门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澳门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澳门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学校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学校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学校(不含高等院校)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简史部分错得过分。

 昔日澳門松山腳有間蔡高中學(今遷校水杭尾白馬行及黑沙環北區)」。

不能说错,但“松山脚”范围太大。蔡高创校原址位于马大臣街。今地址为水“坑”尾“与”白马行“交界”及黑沙环,两地。

 「回歸前,葡萄牙侵佔澳門」。

语焉不详,写得好像是葡国在1999年12月20日前夕占领澳门一般。

 「在天主教教堂林立、信徒眾多的環境下,馬禮遜牧師推行新教(基督教),打開局面」。

只有大三巴以南的“澳门城”才是天主教堂林立,而且马礼逊只在澳门译经、印书,也没打开什么局面。

 「馬禮遜牧師東渡來華」。

英国伦敦传道会的马礼逊乘船从伦敦到纽约,转船从纽约经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到澳门,如何“东来”?

 「最初到廣州傳教,被清廷驅逐出境」。

马礼逊“最初”到澳门,然后到广州找机会传教。最初以美国人身份居留,(在纽约时拿了美国护照)然后入职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未被逐出境。

 「前往馬六甲創辦『馬禮遜學校』」。

马六甲只有“英华书院”,由第二位来华新教传教士,伦敦传道会的米怜奉马礼逊之命建立。(米怜才因无法入职东印度公司而被清政府驱逐)“马礼逊学校”则在1834年马礼逊死后,由其他传教士倡议建立。

 「蔡高先生是他的第一位中國信徒」。

不能说原文错误,因现今普遍以“蔡高”称呼首位华人新教徒,但马礼逊以英文记名时,只记其名为“Ko”。而且马礼逊的《华英字典》中“Ko”不译“高”,只译“科”、“轲”等。关于首位华人新教徒的名字,暂时最可靠的是由十九世纪末的王元深所著的《圣道东来考》。《圣》文中称其名为“蔡科”。


押比叠 (留言) 2009年2月10日 (二) 03:4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