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台湾族群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初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Untitled

[编辑]

移自条目

[编辑]
  • 纯为民进党的政治理念与手段,而非学术名词,在社会科学中为无义的假命题,编辑者处处千方百计的要插入鹤佬人这个污名化的帽子,试问本词编辑最早的来源为1993年的新闻与政治“想像”,林浊水为南投客家人,叶菊兰为苗栗客家人,“佬”字很有意思,客家话里面几乎残疾人后面都可以带“佬”字,如:哑佬\癫佬\瘸脚佬\瞎眼佬\憨佬(牯),大老这个新闻词汇就会换成另一个字,可见这是外行人无法理解的差别用法。所谓政治人物的想像,与胡言乱语有何差别?引用的文献4)5)6)记载晚于1993年,那1993的“想像”又源自何方?原住民在民族学上有十余族,怎么定义为一个生态学的“族群”?是政治用语或是人种研究或是民族或是语言学?外省人更为政治制度上的概念,可见这四个“族群”的解释平台是架设在数种无法贯通的概念上分别解释,如何凑成一个集合名词?这些只是近年政治评论与私人出版的著作,这岂不是循环定义利用维基的知名度进行别有用心的宣传?一个错误的假命题,常使社会陷入没有答案的争辩,这应该是私人部落格与政党主张的文章而非辞典式的误导读者。移自IP:61.228.86.220于98/2/6增添至条目的内文

这里需要的是坚硬可查证的确切资料,无可查证的资料就是不尊重,所以客套话不用在这里讲,明清史我常看,你们这些客家人最近十几年靠着自己出版的作品散布虚假历史也是人所众知。—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61.219.36.21对话贡献)于2009年2月11日 (三) 18:24加入。

客家人在明清地方志的记载叫做客子(仔),就是台语称呼的“客人仔”,意思就是客家族人,这点可从网络上查询客家人的传统服饰可证明,那是一种特殊非汉民族的穿着。—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61.219.36.34对话贡献)于2009年2月14日 (六) 03:37加入。

另,客家人一词在汉人区的眼中并非汉人,以汉语的精确意思来讲应该是客家族人,如同苗族人,泰雅族人,汉人不会在台湾自称闽南人,因为福建不在台湾,泰雅族人在台湾的自称是泰雅人,也不会自称自己是台湾人,这时的台湾汉人相对自称也不是台湾人,而是地名+人,例如:台中人、花莲人,以地名来自称自己,以东方文化区而言是汉人习惯,其他非地名的自称用语很显然的是非汉人习惯。其中一个研究资料,证明了古代中国明朝官方对于客家人群的看法与现今相差不大,因除了最近几年媒体大量的使用类似种族概念一词的族群以外,事实上没有人听的懂里面的内容是什么,因为过度政治化,本身就如同所讲的,政治人物的想像。—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61.219.36.133对话贡献)于2009年2月6日 (五) 17:00加入。

“明代初年,朱元璋定天下,在福建设立二个都司,一个是福建都司,分布于沿海,一个是福建行都司,辖5卫1所,分布在闽西山区。明初一省一都司,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则设行都司,如北平行都司、山西行都司、陕西行都司和四川行都司。福建行都司的设立,表明外地的汉人已经将闽西居民当作“非汉”种族来看待。也就是说,作为汉族特殊民系的“客家人”大约是在元明时代形成的。”(见:客家人的由来:由北方人口的南迁讲起,曹树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61.219.36.157对话贡献)于2009年2月6日 (五) 16:31加入。

  • 福建行都司(治所福建建瓯),建瓯市,旧称建州,是中国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武夷山脉之东南,鹫峰山脉西北侧,闽江上游。建瓯市古称建州,也称作“芝城”。建瓯市北邻建阳市,南接延平区、古田县,东靠政和、屏南县,西与顺昌县交界。人口约50万。汉族为主,有畲、苗等少数民族。面积4233.13平方千米,为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Hakkatw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03:41 (UTC)[回复]

陈水扁就是客家人不想攀亲带故的客家族群当今名人

[编辑]

台湾还有一种民族叫奥客族

[编辑]
  • 奥客是指祖先在几代前确实是客人仔,封建时代穿着客人仔专有的蓝色服装,后来因无同族穿客仔服与讲客仔话逐渐的失去客仔认同感,于是游离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各地的主流当地人之中,在过去的台湾社会中被称作奥客,谐音为广东(粤)来的烂客人仔,也有称其为“客底”的,在最近十几年政治新闻中,常常一人扮演多重民系身份挑拨生事,网络兴起后也混在维基编辑者之中宣传其奥客政治理念,穿插于各条目定义台湾非客家人的定义,痕迹可见其引用的文献来源均始于大量出版于1980年代至今的政治图书与新闻投稿,早于1980年代的文献全无可查。—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61.228.74.207对话贡献)于2009年2月25日 (三) 18:43加入。
  • 阁下为何对客家人有极大的情绪起伏?Hakkatw (留言) 2010年5月9日 (日) 03:45 (UTC)[回复]

捏造谎言的客仔维基编辑者

[编辑]

姕嬷、鹤佬嬷→情妇

国语:男人的婚外情人 客语:鹤佬嬷 音标:hok5 lo31 ma11

可能还有人在研究holo? 福佬? 福建佬? 福建人? 河洛人? 答案就是这样

holo以原义翻译为台语后, 其实就是破麻或是讨客兄的女人—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61.228.89.58对话贡献)于2009年2月19日 (四) 15:39加入。

台湾人

[编辑]

我认为台湾民族应包括新一代的人民,就是土生土长于台湾的台湾人。--Octobery(阿十)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15:16 (UTC)[回复]

各族群人口比例数据

[编辑]

本条目人口比例数据引自:台湾人口学会2004年年会暨“人口、家庭与国民健康政策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蕃薯+芋头=台湾土豆?——台湾当前族群认同状况比较分析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委托研究报告97年度全国客家人口基础资料调查研究,皆为正式之研究结果。 惟尚余一项引自谈话性节目中的“据统计”,请提供明确资料来源。

Hakkatw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5:23 (UTC)[回复]

有关“在台越南人”

[编辑]

台湾的族群可不只是“四大族群”,也包括“在台越南人”才对!--小峱支 (留言) 2010年3月20日 (六) 11:40 (UTC)[回复]

说的也是,或许台湾不只是还有“五大族群”(包括原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支那人),也还有“六大族群”、“七大族群”、“八大族群”……等。--小峱支 (留言) 2010年3月20日 (六) 12:29 (UTC)[回复]

14个台湾原住民民族,为何被台独人士称作一个想像的族群?

[编辑]

目前14个已承认的原住民族群,以及将来可能会被认可的原住民族群列表如下:[1]

有用户冒称维基管理员,不断删除他人讨论内容

[编辑]

维基百科不会审查内容 方针快捷方式:

维基百科部分内容可能被一些读者视为亵渎或具冒犯性。维基百科可以由读者自由修改,而修改都未必经过检查是否适当,因此维基百科不能保证条目或图片一定适合儿童、或者符合某些社会规范。一些明显不适当的内容(例如胡乱连到骇客网站/shock site的连结)应该很快会遭到删除,但是如果文字、图片用得其所(例如色情条目),而又没有违反维基方针与指引(尤其是中立的观点),或维基百科服务器所在地美国佛罗里达州法律的话,内容当然不会遭到移除。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Kolyma (留言)于Kolyma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16:15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回复]

请未满18岁的用户:Mys 721tx请勿删除他人留言

[编辑]

你这个资格严重有瑕疵的管理者

请用户Kolyma 勿滥用权限

[编辑]

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讨论怎可滥用管理员权限删除?

请用户Kolyma 公开说明你的删除标准

[编辑]

你的维基管理员资格,无非是累积著一堆莫名其妙的十八岁小孩子条目,这样的资格也在删除别人讨论?

不太明白开宗的第一条主要族群系从何而来

[编辑]

据中华民国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汉民族占97%,原住民族与新住民族仅占2%(实际上不满2%)与1%。为何原住民为主要民族,新住民族则否?自2010年以来的讨论串已经有过关于新住民族的疑虑,就不再赘述了。本条目疑问太多,实在不应存留。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台湾族群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18日 (二) 13:27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台湾族群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6月13日 (三) 19:5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