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现代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压缩现代性(英语:compressed modernity),或作“压缩的现代性”,是社会学概念,描述在某些社会中以压缩、短时间、高速发展出的现代性。韩国社会学家张庆燮(장경섭)提出,用来描述东亚国家的社会现代化历程,如韩国中国[1] 张认为现代性在某些地区遭到高度压缩,进而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征。

特性[编辑]

主要特点包括:

  1. 时间压缩: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以极快的速度发生,不同于西方渐进的长期发展历程。
  2. 空间压缩:现代性的各种要素,如技术资讯文化等,快速渗透到各个空间,压缩了地域差异。
  3. 社会失衡:快速的现代化进程造成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剧烈变迁,导致社会失衡和矛盾激化。
  4. 传统与现代并置: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并置,相互竞合,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张庆燮认为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破坏了原有制度化的家庭组织,牺牲了社会再生产资源,“生产极大化,再生产熔毁”(productive maximization, reproductive meltdown[1][2]

半压缩现代性:日本[编辑]

相较于韩国,日本亦于19世纪,以短时间加速走过欧美现代化过程,而其后家庭型态发展过程又更相似于欧美,故落合惠美子称之为“半压缩现代性”(英语:semi-compressed modernity[3][4]。其双系家庭在受中国文化影响下,形成传统父系家庭。[4] 而在战后的1980年代快速走向“去主妇化”,以及遭遇少子化。[4]

参考资料[编辑]

注脚[编辑]

  1. ^ 1.0 1.1 Kyung-Sup, Chang. Compressed modernity and its discontents: South Korean society in transtion. Economy and Society. 1999-02, 28 (1). ISSN 0308-5147. doi:10.1080/03085149900000023 (英语). 
  2. ^ 林凯衡. 革命前奏曲》耗損社會:地緣政治下台灣的高速發展極限與轉機. 信传媒. [2024-04-13]. 
  3. ^ Concepts, Frameworks and Ideas to Capture Asian Gender and Family Changes. 台湾大学社会学系. 2023-11-20 [2024-04-13]. 
  4. ^ 4.0 4.1 4.2 Emiko, Ochiai. Introduction: Reconstruction of Intimate and Public Spheres in Asian Modernity.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imate and the Public in Asian Modernity. Brill. 2014-01-01: 1–36. ISBN 978-90-04-26435-9 (英语). 

文献[编辑]

  • Kyung-Sup Chang. South Korea under Compressed ModernityːFamilial Political Economy in Transition. 2010. ISBN 9780415693097. 
  • Kyung-Sup, Chang. The Logic of Compressed Modernity. Polity Press. 2022.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