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本海默传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普罗米修斯
第一版封面,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拍摄[1]
副标题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
原名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中文名
  • 简: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2]
  • 繁:奥本海默[3]
作者
类型传记
语言英语
主题罗伯特·奥本海默
故事背景地点新墨西哥州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克诺夫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出版地点美国
中译本出版日期
  • 简:2009年
  • 繁:2023年
中译本出版机构
页数721
所获奖项达夫-库珀奖[*]国家书评奖
规范控制
ISBN978-0-375-72626-2
OCLC249029647
杜威分类法530.092
LC分类法QC16.O62 B57 2005

奥本海默传》(英语: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直译:美国普罗米修斯: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是由作家凯·伯德英语Kai Bird和历史学家马丁·舍温英语Martin J. Sherwin历时25年撰写,于2005年出版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传记。该书获得了众多奖项,包括2006年普利策传记文学奖

2023年,该书由电影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改编为传记片奥本海默》。

摘要

[编辑]

罗伯特·奥本海默被誉为“原子弹之父”,他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也是曼哈顿计划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主任,该实验室研制了世界第一批核武器。原子弹被视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是科学与战时武器之间重要的交汇。这不仅使奥本海默成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而且成为原子弹伦理和核能政治论述的象征。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内外生活的各个组成部分。书中还讨论了他的早期生活、抱负、想法、与其他物理学家的关系、安全听证会以及后世影响。

创作背景

[编辑]

历史学家马丁·舍温英语Martin J. Sherwin曾撰写过《被摧毁的世界:广岛及其遗产》(A World Destroyed: Hiroshima and Its Legacies,1975年出版),他于1979年开始撰写奥本海默传记[4],并于1980年3月13日以7万美元与克诺夫出版社签订了合约[5]。1979年至1985年[4],他采访了“绕者奥本海默转的112位人物”[6],包括奥本海默的朋友哈肯·谢法列英语Haakon Chevalier和他的儿子彼得·奥本海默,后者拒绝接受正式采访。舍温收集了约5万页的访谈、文字记录、信件、日记、解密文件和联邦调查局文件,存放在他的地下室、阁楼和办公室里似乎无穷无尽的箱子中。在截稿日期已到、编辑退休后,舍温仍未完成这本书[5]汤玛斯·鲍尔斯英语Thomas Powers写到:“这一主题的历史学家,一个小八卦团体,认为舍温是奥本海默诅咒最新的受害者”[4]。这本书成为舍温家人间的笑话,他还说过要把这本书带进坟墓[7]

1999年,舍温邀请了他的朋友——曾撰写两本政治传记[4]的作家兼编辑凯·伯德英语Kai Bird[5]——加入他的行列,伯德将传记内容集成成连贯且可读的形式。伯德起初拒绝了,但最终同意参与创作,两位作者与克诺夫出版社重新签订了合约,金额增加了29万美元。伯德先起了草稿,然后由舍温审阅和重写[5]

该书的原定标题是传主的昵称《奥比》(Oppie),但被编辑否决了。伯德的妻子苏珊·戈德马克(Susan Goldmark)建议了新标题:“普罗米修斯…火…原子弹就是火种。还可以加个‘美国’。”舍温说他的朋友隆纳·斯蒂尔英语Ronald Steel也提出了同样的标题[5]。1945年9月的《科学月刊》最早将制造原子弹的物理学家与普罗米修斯进行了比较:“现代普罗米修斯再次袭击了奥林匹斯山,为人类带回了宙斯的雷霆。”[8]

外界反应

[编辑]

该书受到了评论界的好评。《波士顿环球报》写到该书“在有关原子弹项目和奥本海默的众多书籍中堪称珠穆朗玛峰,是一项不可能被超越或匹敌的成就”[5] 珍妮特·马斯林(Janet Maslin)在《纽约时报》评论道“《美国普罗米修斯》将传主最关键的决定与他的早期教育和最终的解体联系起来。它成功地深入挖掘了他最具破坏性、自相矛盾的行为。”她还指出该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集成,有时其细节令人难以承受”[9]

汤玛斯·鲍尔斯英语Thomas Powers在《纽约书评》的一篇文章评论了数本奥本海默传记,其中写道这本书“目的明确,感触深刻,论证有力,形式严谨,具有持久的文学力量”,并指出了奥本海默的复杂性格:[4]

但是,在这本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奥本海默这个人,而不是关于核时代的一般观点。奥本海默的复杂性跃然纸上——他是一个聪明的理论学家,但同时也是一个“弱势支持者”(underdogger),对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抱有强烈的同情心;他有时也是一个革命者,他在战后大谈“迪安”和“乔治”——迪安·艾奇逊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而惹恼了菲利普·莫里森(Philip Morrison)等昔日的学生。他是酗酒妻子基蒂的忠实捍卫者,但对她对儿子彼得的自我毁灭视而不见;他是瑟伯尔等学生的终身朋友,同时是罗西·洛马尼茨约瑟夫·温伯格法语Joseph Weinberg贝纳德·佩特斯英语Bernard Peters等学生的背叛者,他只是把他们扔给了猎红狼(Red-hunting wolves)。

法兰克·A·塞特尔(Frank A. Settle)称该书“研究细致”,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传记”[10]。布拉汉·达布切克(Braham Dabscheck)指出该书“学术水准一流”[6]约翰·S·瑞格登英语John S. Rigden称该书“写得很好,几乎没有严重错误”,“阅读这本值得一读的书是一段扣人心弦的经历:它能刺激人的思维,激起人的情感”[11]

汤玛斯·A·朱利安(Thomas A. Julian)批评了该书和作者,写道:“尽管有确凿的相反证据,他们仍然断言……日本已经战败并想要‘投降’”,而且他们“忽视了前苏联方面提供的令人不安的证据,即奥本海默可能向苏联提供了有关美国原子弹项目的资讯”[12]

奖项

[编辑]

电影改编

[编辑]

英裔美国电影制作人克里斯多福·诺兰于2019年开始制作奥本海默传记片,起因是曾出演诺兰的电影《TENET天能》的英国演员罗伯·派汀森赠送的奥本海默演讲集。诺兰在阅读《美国普罗米修斯》后,对奥本海默产生了新的兴趣,并决定以该书为基础,围绕安全听证会展开剧本创作。自2015年起,该书的改编权归制片人J·大卫·沃戈(J. David Wargo)所有,他同意与诺兰合作[7]

诺兰与伯德会面时,舍温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无法旅行[7][1]。伯德在拍摄前阅读了剧本:[16]

伯德补充道:“诺兰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讲述了物理学家之间关于原子弹是否必要的争论,并让奥本海默在广岛事件后说,原子弹是用在一个几乎已经被打败的敌人身上。对奥本海默一无所知的人会认为他们将看一部关于原子弹之父的电影。”相反,“他们将看到这个神秘的人物和一个非常神秘的传记故事。”

电影的预算为1亿美元,名为《奥本海默》(Oppenheimer),于2023年7月21日上映,获得了评论界和商业界的一致好评。该片由诺兰编剧并执导,希利安·墨菲饰演奥本海默[17]

诺兰说:“如果没有凯和马丁的书,我想我不会拍这部电影。”墨菲在制作期间对伯德说,这本书是“这个时代的必读书”。根据诺兰的说法,他设想的《奥本海默》不是一部传记片(公式化的写作会扼杀创造力),而更像是“一部惊悚片、一部抢劫片、一部法庭剧”[1]。诺兰还说道:[18]

我想做的是带领观众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体验他处于历史上最大变革的绝对中心的经历。不管你喜欢与否,罗伯特·奥本海默都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物。他创造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无论好坏。

其他奥本海默传记

[编辑]

汤玛斯·鲍尔斯英语Thomas Powers指出,舍温在撰写奥本海默传记时得天独厚,因为他起步较早。1979年,奥本海默的许多证人、朋友和同事都还健在。其他传记包括:[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Turan, Kenneth. Christopher Nolan goes deep on 'Oppenheimer,' his most 'extreme' film to date. Los Angeles Times. 2023-07-11 [202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2. ^ 凯·伯德; 马丁·J.舍温. 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 由李霄垅; 华夏; 裔祖翻译. 南京: 译林. 2009. ISBN 978-7-5447-1000-8 (中文(中国大陆)). 
  3. ^ 凯·伯德; 马丁·舍温. 奧本海默(上、下共兩冊). 由林莺翻译. 台北: 时报文化. 2023. ISBN 4712966629756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4.5 Powers, Thomas. An American Tragedy. The New York Review. [202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英语).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Kifer, Andy. Behind 'Oppenheimer,' a Prizewinning Biography 25 Years in the Mak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23-07-10 [2023-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6. ^ 6.0 6.1 Dabscheck, Braham. Review of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2007, 26 (1): 89–91 [202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7. ^ 7.0 7.1 7.2 Amsden, David. Oppenheimer's big screen odyssey: The man, the book and the film's 50-year journey. Los Angeles Times.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8. ^ Why Oppenheimer Was Called the 'American Prometheus,' a Perfect Two Sided Metaphor. moviemaker.com. 2023-07-12 [202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6). 
  9. ^ Maslin, Janet. The Physics, Philosophy and, Literally, Dirty Laundry of Robert Oppenheimer. 纽约时报. 2005-04-21 [2023-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10. ^ Settle, Frank A.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review).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2006, 70 (1): 205–206 [2023-07-15]. ISSN 1543-7795. doi:10.1353/jmh.2006.0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 
  11. ^ Rigden, John S.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 Kai Bird and Martin J. Sherwin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2005. $35.00 (721 pp.). ISBN 0-375-41202-6. Physics Today. November 2005, 58 (11): 51–52 [2023-07-30]. doi:10.1063/1.21557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12. ^ Julian, Thomas A.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review).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2006, 70 (1): 201–205. ISSN 1543-7795. doi:10.1353/jmh.2006.0010. 
  13. ^ Reviews: 'Robert Oppenheimer' by Ray Monk and 'An Atomic Love Story' by Shirley Streshinsky and Patricia Klaus. Chicago Tribune. 2013-11-10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14. ^ 2005.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202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1). 
  15. ^ 1956–2016. The Pol Roger Duff Cooper Prize.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2). 
  16. ^ Kifer, Andy. The Real History Behind Christopher Nolan's 'Oppenheimer'. Smithsonian Magazine.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英语). 
  17. ^ Kroll, Justin. Cillian Murphy Confirmed to Star As J. Robert Oppenheimer In Christopher Nolan's Next Film At Universal, Film Will Bow in July 2023. Deadline. 2021-10-08 [202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8) (美国英语). 
  18. ^ McCluskey, Megan. Here's How Close 'Oppenheimer' Sticks to J. Robert Oppenheimer's Life. Time. 2023-07-21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英语). 
  19. ^ Maslin, Janet. Rough-Edged Atomic Pioneer. 纽约时报. 2013-05-27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