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中央邮局大楼

坐标59°19′56″N 18°03′30″E / 59.3323°N 18.0582°E / 59.3323; 18.058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德哥尔摩中央邮局大楼
Centralposthuset
斯德哥尔摩中央邮局大楼的外观,2018年
概要
类型建筑物建造物群[*]地标[*]旅游景点
建筑风格新艺术运动
用途post station[*]
所属国家/地区 瑞典
行政区斯德哥尔摩
地址Mäster Samuelsgatan 70, SE-111 21
坐标59°19′56″N 18°03′30″E / 59.3323°N 18.0582°E / 59.3323; 18.0582
现居租户瑞典政府
起造1898年[1]
竣工日1904年[1]
托建方瑞典邮政局英语Posten (Sweden)
所有者瑞典国家财产局英语National Property Board of Sweden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砌体结构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费迪南德·博伯格英语Ferdinand Boberg
工程师古斯塔夫·达尔英语Frans Gustaf Abraham Dahl
保护情况individual listed building complex[*]
地图
地图

斯德哥尔摩中央邮局大楼[2]瑞典语Centralposthuset、Centralposten)是一座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历史建筑。该建筑于1903年开幕,由建筑师费迪南德·博伯格英语Ferdinand Boberg设计,并在启用后持续作为瑞典邮政局英语Posten (Sweden)的总部直到2003年。

在2008年4月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后,目前该建筑使用于企业部和政府办公室。

历史[编辑]

博伯格在1897年的设计图

瑞典的邮政服务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在创立的300年期间将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老城的各个小建筑物中。最后一座容纳邮政部门的建筑物是现在的邮政博物馆,位于莉拉·尼加坦街英语Lilla Nygatan6号,并于1820年进行了最后一次重建。

随着铁路运输和蒸汽船的引入,邮件数量迅速增加,原有的办公厅舍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因此政府决定在红仓广场英语Rödbotorget(靠近现今的喜来登酒店)兴建一座新的中央邮政大楼,由阿尔伯特·特恩奎斯特英语Albert Törnqvist负责设计。该大楼于1870年代完工,然而随着明信片的爆炸性增长,使得总部再次变得过时。因此在1896年,政府决定搬迁至一座更大的建筑物。[3]

现在邮局所在地的附近,在在19世纪中叶的斯德哥尔摩中心的一个相对边缘的区域,但在1871年斯德哥尔摩中央车站的启用后逐渐改变。邮政部门的专家顾问、建筑师古斯塔夫·达尔英语Frans Gustaf Abraham Dahl研究了德国比利时的现代邮局,并为该场所的新邮局制定了计划。1897年末,邀请了五位瑞典建筑师——卡尔·默勒(Carl Möller)、路德维希·彼得森(Ludvig Peterson)、恩斯特·斯滕哈马英语Ernst Stenhammar、欧根·托尔伯恩(Eugen Thorburn)和费迪南德·博伯格参加立面竞赛,最终由博伯格的设计获胜。[3][4]

最终,该建筑于1903年10月27日由奥斯卡二世国王揭幕。是当时城市最为现代化的建筑,配备了电力、58个镶嵌桃花心木环的卫生间和瑞典首次引进的邮政信箱。然而在揭幕之前很久,建筑选定的场地已被证明容量不足,因此在1915年开始对剩余的第三块区域进行扩建。

1935年,中央邮局大楼被宣布为历史纪念建筑。并在1976年至1978年进行了重大改建,随后在1980年代进行了几次改造。1987年至1992年,其中三个庭院被封闭并建成了一个购物走廊,中央大厅进行了修复,并增加了一个结构,为800个新工作间提供了空间。[4]

2003年,邮政公司将其总部迁至索尔纳市镇,2004年该建筑被瑞典国家财产局接管,并在2008年进行了重建,以容纳瑞典政府。[5]

建筑设计[编辑]

为了突出建筑的重要性,博伯格选择通过大量精细的雕刻来弥补有限的建筑场地。他称之为:“从建筑物中释放适当的质感,让它或多或少地向上升起”[6]。因此,他在核心上增加了几个类似塔楼的部分:首先是一个短小、高出屋顶的中央塔楼,坐落在一个精心塑造的入口上。其次是两个较小的塔楼,从角落突出并用砖块包裹,向过往行人展示建筑物的地位。

尽管在1960年代和70年代对建筑进行了增建[1][4],但中央邮局大楼仍然在其周边区域中占主导地位。为进一步增加建筑物的权威性,博伯格选择将底层用红色的埃夫德克洛斯特砂岩(Övedskloster)覆盖,与上部覆盖墙壁的红色霍甘斯砖(Höganäs)相相配,深埋的窗户进一步强调建筑的重量。屋顶则采用石板覆盖。

博伯格倾向于将东方主义与适宜性相结合,在那个时代,这样的装饰和异国风格被认为缺乏瑞典的特色。塔楼的八角形顶部有一个平顶圆顶,并伴有顶球,被描述为印度波斯风格。博伯格还善于运用装饰丰富地应用于主入口周围和人行道上,其中更包括瑞典国徽原鸽,以及包括而松树枝和各种动物雕像等视为典型瑞典风格的事物(即对大自然的热爱)。所有这些雕刻都是根据博伯格的绘图和阿克塞尔·布鲁斯(Axel Bruce)的石膏模型进行的。[1][3][4]

中央大厅的十字拱顶部分有两层高,并通过天窗照亮。大理石拱廊下曾摆放着橡木柜台。抹灰墙原打算用石头包裹,现在则覆盖着邮政徽章、国家、省份和城市的纹章,以及特色的松果边框。楼梯上方的大型壁画于1907年完成,由卡尔·威尔赫姆森英语Carl Wilhelmsson创作,展示了一艘蒸汽船将邮件交付到船桥的马车的情景。中央大厅的平顶穹顶采用传统技术建造,没有使用铁构架。[1]

不过,博伯格的设计引起了一些批评,被指责过于自然主义而缺乏庄重感,几乎像是用黏土塑造而非用砂岩雕刻。尽管他因在此邮局的设计而被任命为马尔默邮局的设计者,但批评声音仍在不断加强,十年后导致博伯格放弃了他的建筑事业。[3]

参考文献[编辑]

来源
  1. ^ 1.0 1.1 1.2 1.3 1.4 Johansson
  2. ^ P . b. b . Erscheinungsort Wien, Verlagspostamt Wien 40. BUNDESGESETZBLATT FÜR DIE REPUBLIK ÖSTERREICH (PDF). 1966-05-27 [2023-06-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14) (瑞典语). 
  3. ^ 3.0 3.1 3.2 3.3 Nilsson
  4. ^ 4.0 4.1 4.2 4.3 SFV, Centralposthuset.
  5. ^ SFV, Ombyggnad.
  6. ^ 瑞典语utlösa någon lämplig massa ur byggnaden och låta den mer eller mindre gå till väders, (SFV, Centralposthuset).

书籍[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