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天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天使
艺术家保罗·克利
年份1920
类型单刷版画
尺寸24.2 cm(9.5英寸); 直径 31.8 cm (12.5英寸)
收藏地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

新天使》德语(Angelus Novus)是瑞士-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于1920年使用他发明的油转印方法创作的单刷版画。自1989年以来一直收藏于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1]

历史

[编辑]

《新天使》被认为是保罗·克利的天使主题组的早期画作之一,包括1915年至1940年期间创作的大约50件作品。画中人物引人注目的是过大的头部,伸长的手臂只是稍微暗示了一对翅膀,以及带有三个脚趾的不成熟的腿,让人想起鸟的脚。眼睛、鼻子、张开的带有明显牙齿的嘴、耳朵和脖子都是有形状的。头发被描绘成卷曲的纸条,同时又显得“被暴风雨打乱了”。人物的目光走出了画中的空间,越过了观众。[2]

这幅画在右下方有签名和日期。标题Angelus Novus被瓦尔特-本雅明翻译为Neuer Engel。然而,在保罗-克利的主题群的背景下,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年轻的天使,一个尚未成为的天使。

保罗·克利的朋友、著名的德国评论家和哲学家沃尔特·本雅明于1921年购买了这幅版画。1933年9月,本雅明逃离纳粹,流亡巴黎,留下了这幅画。 1935年,朋友们得以将它带回给他。

1940年,当本雅明不得不在德国国防军入侵前离开巴黎时,它又被遗弃了。法国作家乔治·巴塔耶把它和他的遗产一起藏在了法国国家图书馆里。1940年本雅明自杀后,在战争即将结束时,这幅画和其他文件被交给了纽约的西奥多·阿多诺,后来他按照本雅明在1932年的遗嘱中的愿望,由本雅明的朋友、犹太神秘主义的杰出学者格尔肖姆·朔勒姆继承了这幅画。根据朔勒姆的说法,本雅明对《新天使》有一种神秘的认同,并将其纳入他的“历史天使”理论中,这是一种将历史进程视为绝望的不断循环的忧郁观点。[3]

在他1940年的论文《历史哲学论纲》的第九篇论文中,本雅明将《新天使》描述为历史天使的形象:

克利的一幅名为《新天使》的画作描绘了一位天使,看起来好像正要离开他正在凝视的事物。他的眼睛瞪着,嘴巴张开,翅膀展开。这就是人们对历史上的天使的印象。他的脸转向过去。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的事件,而他看到的是一个单一的灾难,这个灾难不断地将残骸堆积在一起,并将其扔在他的脚前。天使愿意留下来,唤醒死者,使被打碎的东西恢复原状。但是一场风暴正从天堂吹来;它以如此猛烈的方式卷入他的翅膀,使天使再也无法合拢。风暴不可抗拒地将他推向他背对着的未来,而他面前的一堆碎片则向天空生长。这场风暴就是我们所说的进步。[4]

2015年,美国艺术家RH·奎特曼在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时发现,这幅版画已粘附在弗里德里希·穆勒创作的1838年凹版画卢卡斯·克拉纳赫马丁·路德画像之间。[5][6]

影响

[编辑]

克利的《新天使》的名字和概念启发了其他艺术家、电影制作人、作家和音乐家的作品,包括约翰·阿康弗拉、阿瑞拉·阿祖莱、卡洛琳·福奇、拉比·阿拉米丁和尾关露丝[7][8][9]

1997年,德国艺术史学家Otto Karl Werckmeister将克利的《新天使》列入他选择的“左派偶像”。他讨论了本雅明对这幅画的阐释,认为这是对其标志性地位的重要贡献。 [10]

维姆·文德斯1987年拍摄的故事片《柏林苍穹下》也提到了这幅画。

美国艺术家和音乐家劳里·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在1989年的专辑《奇怪的天使》中的歌曲《之前的梦》中涉及了《新天使》。 故事的背景是柏林,可能是对沃尔特·本雅明的出生地的敬意。

冰岛歌手、演员和作曲家Egill Ólafsson在2001年发行了一张名为《新天使》的个人专辑。整张专辑和同名的主打歌都提到了保罗·克利的作品。

2003年,合奏团Sortisatio在CD《关于保罗·克利的8首作品》中录制了约翰·沃尔夫·布伦南的作品N-gl,其中提到了这幅画。

奥地利戏剧团体TheaterAngelusNovus(1981-1988)在Josef Szeiler的指导下,主要处理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海纳·穆勒荷马的剧本,向这幅画以及本雅明的文本致敬。[11]

日本作曲家细川俊夫在他的《安魂曲Sternlose Nacht》(2010/2012)第八乐章和《Drei Engel-Lieder》(2014)第二乐章中,将格肖姆·朔勒姆关于克利画作的诗歌Gruß vom Angelus谱成曲。

阿富汗作家兼导演阿布扎尔-阿米尼(Aboozar Amini)将其2014年的短片命名为《新天使——不确定的旅程》。[12]

挪威乐队Ulver在他们2017年的专辑《刺杀凯撒》中发布了一首名为新天使的歌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he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www.imj.org.il. [202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1). 
  2. ^ Riedel, Ingrid. Engel der Wandlung: Die Engelbilder Paul Klees. Herder-Spektrum 5. Aufl., (10. Gesamtaufl.). Freiburg im Breisgau Basel Wien: Herder. 2008. ISBN 978-3-451-05452-5. 
  3. ^ Angelus Nov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4. ^ Benjamin, "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Illuminations, trans. Harry Zohn,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69: 249.
  5. ^ Cotter, Holland. R.H. Quaytman's Variations on Klee's Angel. The New York Times. 5 November 2015 [202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1). 
  6. ^ Quaytman, R. H. חקק, Chapter 29. Tel Aviv Museum of Art. 2015. ISBN 978-965-539-121-3. 
  7. ^ Last Angel of History. 2013 [20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9 May 2013). 
  8. ^ zing6 - reviews - angelus nova. Zing Magazine. 1997 [9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4 October 2008). 
  9. ^ Seventh Munchener Biennale. 4–19 May 2000 [9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10. ^ Werkmeister, Icons of the Left: Benjamin and Einstein, Picasso and Kafka After the Fal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9.
  11. ^ derStandard.at. www.derstandard.at. [202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7). 
  12. ^ Filme für eine nachhaltige Welt | éducation21. www.education21.ch. [2023-06-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