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大鼎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大鼎
琉球第二尚氏王朝外交官
国家琉球国
姓名蔡大鼎
汝霖
封爵伊计亲云上
封地与那城间切伊计村
出生1823年
 琉球国久米村
逝世
 清朝京师福州
1876年~1880年期间,就日本吞并琉球一事前往清朝交涉
北上杂记
《程公宠文传副》
《闽山游草》
《续闽山游草》
《北燕游草》
《漏刻楼集》

蔡大鼎琉球语蔡大鼎サイテーティー Sai-teetii ?;1823年—?)和名伊计亲云上汝霖琉球语伊計 親雲上 汝霖イチ ペークミー ジョーリン Ici Peekumii Zoorin),汝霖,是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末期的政治运动家、诗人。

蔡大鼎出生在久米村,其祖先是流亡到琉球的中国人。1848年,蔡大鼎与郑良佐(与仪亲云上)、蔡呈祯(翁长里之子亲云上)前往清朝福州,学习风水地理和修葺王陵之法。[1][2][3]1867年,担任署长史一职的蔡大鼎与杨光裕(平良亲云上)等人前往迎接册封使赵新于光甲的册封船只。[4][5]

1875年,日本强迫琉球停止向清朝朝贡。次年12月10日,琉球国王尚泰三司官向居谦(浦添亲方朝昭)商议,秘密派遣紫巾官向德宏(幸地亲方朝常),假借探问未归国的进贡使毛精长(国头亲云上盛乘)的名义前往清朝求救。蔡大鼎、林世功等19人亦随同前往。[6]一行人从北山名护间切湖边底(今名护市许田地区湖边底)出发,经过太平山(今八重山群岛),于1877年4月抵达福州,将求救密信交给闽浙总督何璟,由其辗转送达清廷。一行人依照清廷的命令居住在福州的柔远驿中等候消息,但此后清廷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改为冲绳县。见事情紧急,向德宏一行决定剃发易服扮作商贩,前往京师交涉。八月十四日蔡大鼎、林世功等人随向德宏一起,从福州河口万寿桥(今福州台江区南公园附近)附近的渡口出发,经由海路到达天津,请求李鸿章向日本交涉。其间,蔡大鼎将自己北上的经历,写成《北上杂记》一书。向德宏为了躲避日本特务的追杀留在了天津,受到李鸿章的庇护;同时也为琉球使臣一行传达动态。蔡大鼎、林世功等其余人则前往京师。他们与进贡使毛精长一起,上书总理衙门礼部等处,要求清廷同日本交涉。[7]

1880年,在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斡旋下,清方代表李鸿章与日方代表竹添进一郎进行谈判。清朝方面曾一度欲接受日本将宫古八重山两处划归中国的建议,准备在此处恢复琉球王国;但蔡大鼎、毛精长林世功等人上书指出两岛土地贫瘠,万万不可接受。最终由于清日间的分歧以及清廷大臣对琉球案观点的不同而被搁置。林世功甚至在总理衙门前自杀以抗议日本的吞并。慈禧太后认为林世功是忠臣,将其尸首厚葬,但琉球案依旧被长期搁置。蔡大鼎、毛精长因此拒绝回国,不断为琉球问题而奔走,最终客死清朝。毛精长死于京师;蔡大鼎的逝世地不详,可能是京师,也可能是福州。

蔡大鼎也是一位诗人,其著作除了《北上杂记》之外,还有《程公宠文传副》等文章,以及《闽山游草》《续闽山游草》《北燕游草》等诗集。[8]此外还有《漏刻楼集》,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焚毁失传。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网页[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