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变形 (交响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变形》(德语:Metamorphosen,TrV 290,AV 142,另亦有译作《蜕变》或《变容》)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晚年所作,乃一首以23件弦乐器演奏之乐曲。此曲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数个月,在1946年1月首次演出。本曲是作曲家悼念二战时,德国受到的巨大破坏而作——尤其是文化殿堂慕尼黑歌剧院歌德故居及德累斯顿等所受到战火之摧毁。

本曲的基本音乐动机乃取材自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中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在结尾部分,可以在低音部听到葬礼进行曲。而乐谱的结尾,作曲家亦注上“悼念”(In Memoriam)。音乐学者米高·甘乃廸(Michael Kennedy)在1999年出版,讲述理查德·施特劳斯传奇的书籍中曾提及过[1],荷兰作曲家马蒂斯·魏莫伦觉得《变形》所隐含的真意,其实是理查德·施特劳斯对希特勒纳粹德国没落与末路的一种悼念──纵然普遍较接受的解释,是理查德·施特劳斯对战火令德国的文化、艺术受到重大摧毁而感到痛惜。

乐曲结构

[编辑]

《变形》是理查德·施特劳斯晚期的作品,全曲结构上展现出熟练的复性对位(complex counterpoint)技巧,可瞥见这位富创作性的作曲家对于传统音乐理论的偏好。德语“Metamorphosen”一词在音乐中有“主题与乐句的自由发展”之意,比一般变奏曲有更自由的变化及不受主题所约束。弦乐手既要有合奏时的织体厚度,同时亦要求每件乐器都保持独奏的状态,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对各乐器声部特性的熟练掌握及运用。

全曲为自由的三段体,主题先由大提琴缓慢地引入,奠定了全曲沉重的悲哀基调。及后两支中提琴奏出新的主题,而当中开头由三个同音所组成的音乐动机,成为贯穿全曲的重心。再加上另外两支中提琴独奏的第三主题,全曲便在这三个主题中自由地发展、转调及进行对位,并以灰暗的E小调达到顶点。

第二段由标记“稍微像流水似的”开始,中提琴以明朗的G大调奏出新的主题,它与第一段的音乐动机进行各种巧妙的对位组合,速度慢慢加快,并呈现热烈的气氛。当小提琴呈现的新动机加入以后,乐曲的速度再度加快,一直至标示为“激动地”的地方。高音域的旋律与和声这刻也开始蓬勃起来。及后稍作平静之后,各主题又依次呈现,把乐曲推到新的高潮。

最后一段里,乐曲重新回到开头的慢板,再次显示细腻的“变形”和对位,小提琴的旋律把速度带至更慢的极缓板,这时《英雄交响曲》的葬礼主题更加明确地呈现,将乐曲引入平静的结尾。

乐队编制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Kennedy, M. (1999). Richard Strauss: Man, Musician, Enig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