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列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列表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国际关系专题 (获评列表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国际关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国际关系(含外交)相关主题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列表级列表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列表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中华民国驻里加总领事

[编辑]

@逐风天地张贵祥的任期有疑问想请教,1992年2月4日到任,但1992年4月18日才任命,在1994年7月结束总领事关系后,直到1995年11月29日才免职。是否等到1995年11月代表团成立后才离任?因为有编者在代表团条目中写道“但总领事馆仍正常运作 Special:Diff/76861423”,我刚才以来源未提及而删除。--Tp0910留言2023年10月14日 (六) 21:58 (UTC)[回复]

  1. 关于任命和到任日期的倒置,在过去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事急从权,来不及走繁琐的任命程序,先把拟任的人员派出去,然后再慢慢走流程由主管机构来追认。
  2. 在1994年7月至1995年11月间,我猜测总领事馆应该正常运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否一直运作到1995年11月或者1996年1月,我不太确定。《84年外交年鉴》第244页有1994年9月23日“驻里加张总领事贵祥宴请拉脱维亚国会议员”的照片,第787页的“中华民国驻外使领馆名录(Sept. 30, 1995)”仍列有“中华民国驻里加总领事馆”。似乎可以说明,直到1995年9月30日,总领事馆仍然在正常运作。
但《85年外交年鉴》第254页在叙述“我国与拉脱维亚关系:(一)一般关系”时提及“八十五年一月我国在拉国设立‘驻拉脱维亚台北代表团’Taipei Mission in the Republic of Latvia,继续推动两国实质关系”,《中华民国驻外代表处办事处历任馆长衔名年表》第63页,也叙及“民国八五、一、十九设立‘驻拉脱维亚台北代表团’”,两者都使用“设立”一词,并未提及是否由总领事馆更名而来。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台北代表团名义上是民间交流机构,总领事馆是具有官方身份的正式机构,不能直接称呼为“更名”。--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3年10月15日 (日) 04:50 (UTC)[回复]
感谢说明,已在代表团、双边关系条目用注释补充说明。至于代表团是“更名”还是“设立”,在外交年鉴(例如89年、94年、110年)以及代表团网页是用“更名”,或许无论由总领事馆直接换成代表团,或总领事馆关闭后再换成代表团,都是可以“更名”或“设立”吧。--Tp0910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02:47 (UTC)[回复]
又看了几个86年之后的年鉴,有“更名”、“设置”、“改名”,而且某个用词连用数年,可能是撰写(编纂)人不同,此前是某甲撰写,此后是某乙、某丙撰写。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就是了,反正代表机构名称不一样就对了。--Tp0910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04:05 (UTC)[回复]

陈棣大使

[编辑]

外交部网站的历任大使名单内,把陈棣大使列入驻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3国大使名单。查资料得知,1992年3月陈大使以拟任驻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大使的身份,参加了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旁听。当时外交部确有提议,让陈大使一人兼使波罗的海三国,但1992年2月台北在拉脱维亚插旗成功,北京驻拉脱维亚大使馆和工作人员全部撤离,该提议无法继续实施。陈大使在人大会议结束后,出任驻立陶宛大使,并未兼使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另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任免录》,驻爱沙尼亚大使乔宗淮于1992年12月28日被常委会免职,同时任命孙大栋为新任驻爱大使。陈大使不曾被常委会任命为驻爱大使。--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1月22日 (一) 22:1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