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卡达/2006年中途岛海域气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6年中途岛海域气旋(“60W”)
该气旋于2006年11月7日晚间呈现副热带或热带气旋性质
形成2006年11月2日
消散时间2006年11月11日
最高风速
  • 10分钟持续:
    85公里/小时(50英里/小时)
  • 1分钟持续:
    95公里/小时(60英里/小时)
994 mb(29.35 inHg
伤亡人数
损失
影响地区中途岛

2006年中途岛海域气旋(“60W”)是曾活跃于国际换日线以西的低压系统,可能呈现了温带、副热带、热带性质。11月2日形成为温带气旋,之后大致往东南方移动,并于11月6日晚间获得副热带特征。到了11月7日,该气旋获得更多热带性质,然而日本气象厅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不承认这是热带气旋。11月8日此系统开始减弱并往西南方移动,3天后即消失在威克岛南方。

发展过程[编辑]

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强度绘制的风暴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11月2日凌晨,有个温带气旋在日本东京东方大约2350公里形成,移动十分缓慢并于隔天达到烈风强度。[1]就在11月4日系统发展完成并逆时针绕行一圈后,它开始向东南方移动且在隔天稍微减弱。[2]然而日本气象厅(JMA)于11月6日晚间报告该低压又开始增强,QuikSCAT扫描甚至显示系统西侧风力达45至50节。[3]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卫星服务部门(SSD)亦开始使用德沃夏克分析法分析系统并首先估计为ST3.0,表示该系统为副热带风暴,中心附近对流也有所增加。[4]

至此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对这系统编号60W,但内容随即遭隐藏且无法透过热带气旋页面浏览。[5]11月7日JMA表示此气旋又开始发展,这时对流已覆盖中心西侧,数小时后SSD分析系统稍微减弱,但深对流发展得更接近中心,特别是西北侧和东南侧。到了晚上,深对流继续围绕中心发展,气旋本身也已成为对称浅暖心系统,因此SSD表示该中途岛以西大约650公里的系统已转化为热带风暴。[6]

从11月8日起,干空气开始包围此气旋,JMA同时表示该低压发展结束,系统也开始向西南飘移。深对流消散得越来越多,让系统明显减弱,晚上对流即几乎耗尽了,因此JMA报告该气旋风力已低于烈风等级,SSD也对这无法分级的系统发布最终公报。[7]在那之后,尽管JMA仍认为该气旋是个温带气旋,它也只剩下毫无深对流的低层环流中心。系统于11月9日通过北回归线进入热带,最终于11月11日在威克岛南方大约370公里处消散。[8]

系统性质[编辑]

11月7日午夜的气旋

不同机构与专家各自认为该系统是个温带气旋副热带气旋,或是热带气旋。负责营运RSMC Tokyo的日本气象厅认为这是个温带气旋,然而在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任教的地理学家Karl Hoarau认为这是从囚锢气旋发展而来的副热带气旋。美国天气预报中心的David Roth注明该气旋于11月7日在23到24ºC的海面发展,中心北侧雷暴显著爆发,对流深度也比一般囚锢气旋来得大。[6][9]

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卫星服务部门(SSD)认为它一开始是副热带气旋,后来发展为热带气旋,如11月7日的公报表示:

对流已开始环绕中心。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析GFS的11月7日12Z气旋相位图表,认为这是个对称浅暖心系统。此系统已转化为热带气旋。10分之4.5环绕导致2.5的DT、PT=2.0、FT基于DT得到2.5。[6]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2006年11月2日報文 (TXT). 气象资料服务器. 爱荷华州立大学. 
  2. ^ 2006年11月5日報文 (TXT). 气象资料服务器. 爱荷华州立大学. 
  3. ^ 2006年11月6日QuikSCAT/SeaWinds散射儀資料 (PNG). 卫星应用和研究中心. [2014年6月19日]. 
  4. ^ 2006年11月6日報文 (TXT). 气象资料服务器. 爱荷华州立大学. 
  5. ^ 2006年風暴. NRL热带气旋页面.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 [2014年6月19日]. 
  6. ^ 6.0 6.1 6.2 2006年11月7日報文 (TXT). 气象资料服务器. 爱荷华州立大学. 
  7. ^ 2006年11月8日報文 (TXT). 气象资料服务器. 爱荷华州立大学. 
  8. ^ 2006年11月11日報文 (TXT). 气象资料服务器. 爱荷华州立大学. 
  9. ^ Gary Padgett. 2006年11月全球熱帶氣旋概述. [2014年6月20日].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