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英语:Aesop's Fables 或 Aesopica)是一个以伊索命名的寓言故事集。事实上,该故事集是在很长一段期间内创作。在这些寓言中,叙事者通常是代表各种典型人类角色的动物。其中的童话故事常伴随所欲传达的道德概念。这些寓言在道德教育中被大量使用,并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创作基础。[1][2]
源流与版本
[编辑]西方社会大多认为伊索是寓言的创始人。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人,《伊索寓言》被认为是动物寓言的经典之作,但早在伊索生前的一两千年前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动物寓言,动物常是寓言故事的主角,除动物之外,植物、工具和自然现象也是寓言故事的主角,根据目前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苏美尔人的动物寓言,很有可能是《伊索寓言》的“原型”[3]。
伊索讲寓言故事全凭记忆,没有所谓的草稿,故事的主角多是动物之间的互动,如鹰和夜莺或龟和兔或蚂蚁和蚱蜢,也有人类与季节,法勒鲁姆的哲学家德米特里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伊索寓言》,德米特里是亚里士多德的再传弟子,原书收有故事约二百则,此书早已失传。
一世纪初有拜特路斯用拉丁文撰写《伊索寓言》五卷。二世纪又有拔勃利乌斯(Babrius)以希腊韵文写寓言共122则。罗马人亚微亚奴斯(Avianus)又以拉丁韵文写寓言42首。十五世纪君士坦丁堡的修道士普拉努得斯(Maximus Planudes)收集的《伊索寓言》150则,后由巴勒斯(Bonus Accursius)印刷出版,普拉努得斯并因此被教会迫害。教会认为普拉努得斯根本没见过伊索寓言,只是以伊索的名义自己进行编造。季羡林以为《伊索寓言》故事有本源出自佛经。[4]
1546年罗伯特·史蒂芬出版《伊索寓言》,这个版本增加了巴黎皇家图书馆抄本内容。1453年著名意大利学者洛伦佐·瓦拉将《伊索寓言》等译成拉丁文,广泛印行。1610年瑞士学者艾萨克(Isaac Nicholas Nevelet)刊印的《伊索寓言》,题为《Mythologia Aesopica》,是目前最详尽的故事,包括136则自梵蒂冈图书馆里发现的伊索寓言,但很多不是伊索的故事。瑞士学者耐弗莱特曾说过,巴勃利乌斯应为《伊索寓言》的作者之一。法国人弗朗西斯·瓦瓦苏尔(Francis Vavassor)认为《伊索寓言》中的《猴子和海豚》(The Monkey and the Dolphin)这一篇里提到Piraeus,在伊索死后两百年才有的海港。
思想
[编辑]《伊索寓言》里面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用人的方式来表现行为举止,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观或生活经验,使读者从中得到教育。这些故事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告诫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为;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然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以及各种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内含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讽刺懦弱、懒惰,赞美勇敢斗争,教人如何处事,辨别是非好坏。
特色
[编辑]《伊索寓言》将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彻底表现出来,从很多故事中,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问题,揭露古希腊社会的黑暗之面。《伊索寓言》中,有关狮子、豺狼、毒蛇、鳄鱼和狐狸象征着统治者,他们残暴专横,对人民姿意巧取横夺[3]。
《伊索寓言》中也有很多故事是对古希腊人的生活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农夫和儿子们的争吵》,表达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意义;《龟兔赛跑》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乌鸦和狐狸》嘲笑爱慕虚荣的行为;《狐狸和葡萄》讥谨了无能者自欺欺人的安慰;《两只公鸡和鹰》告诉人们要知道,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狼来了》告诫人们说话要诚实[3]。
《伊索寓言》思想深邃、篇幅短小、比喻贴切、精采生动、语意深远,后人经常仿效和引用,对后世欧的欧洲寓言作家有很深远的影响。文学由上层延伸到民间,吸取民间的养分,叙述风格也具有民间独特的幽默、风趣、诙谐[3]。
价值
[编辑]据推测《伊索寓言》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为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依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然而它的文学价值并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伊索寓言》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类或神灵为主人公。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方面的凸显了古希腊民族的性格。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农夫与蛇》、《狼来了》、《北风与太阳》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伊索寓言》也是记录种种口头传说的散文类作品,对欧洲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3]。
反响与评价
[编辑]钱锺书以讽刺的手法,指“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实则借题发挥,借古讽今,有问题的不是《伊索寓言》而是世道人心。钱举“蚂蚁和蟋蟀的故事”为例,蟋蟀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钱以为这样的结论有问题。钱又引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5]
著名故事
[编辑]《伊索寓言》的名篇包括:
- 乌鸦喝水
- 小羊和狼
- 龟兔赛跑
- 狗和倒影
- 农夫和蛇
- 蚂蚁与蚱蜢
- 老鼠和蛇
- 乌龟和老鹰
- 金银斧头
- 狼来了
- 父亲和他的两个女儿
- 生金蛋的鹅
- 狐狸与葡萄
- 狐狸和鹤
- 老虎的金手镯
- 狮子与老鼠
- 老鼠开会
- 被同伴驱逐的蝙蝠
- 熊和两个旅行人
- 北风与太阳
- 山鹰和狐狸
在东亚的译本
[编辑]利玛窦在著作《畸人十篇》(徐光启笔录,1608年)引用过一些《伊索寓言》,但中国最早的《伊索寓言》译本是1625年由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口授、教友张赓笔录的《况义》(“况”就是“比喻”的意思)[6],该书在西安出版,共收寓言22篇,巴黎国立图书馆有藏。
1837年,广州一家教会出版了英汉对照的《伊索寓言》,名为《意拾蒙引》,译者署名“蒙昩先生”,共收寓言81篇,不知何故一度遭禁,但于1840年重印。这个版本附有汉字的罗马化拼音,主要是供欧洲人学习中文之用。
1860年代,英属香港英华书院曾经翻译此书,名为《汉译伊苏普谭》,将伊索的(Aísôpos)翻译成伊索普谭,即故事集。1876年原书经日本翻刻,在东京出版。
最早使用“伊索寓言”这个书名的是林纾,他与严培南(严复的族侄)、严璩(严复的长子)合译的版本于1902年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织翻译了几个从古希腊语直接译出的《伊索寓言》汉译本:周作人(周启明)独力完成的译本、罗念生等多人合作的译本。
《伊索寓言》在台湾最早的译文是日治时代明治34年(1901年)《台湾土语丛志》的“鸟鼠ノ会议”,文章是台语与日语对照,也就是“老鼠开会”。台语的字旁边还有标注片假名读音。[7]
注释
[编辑]- ^ Tammi, Jari: ”Esipuhe”. Teoksessa Aisopos 2010, s. 19–33.
- ^ Faabeli Tieteen termipankki. Viitattu 25.4.2022.
- ^ 3.0 3.1 3.2 3.3 3.4 王尚德. 第八章第二節〈伊索寓言〉. 《希臘文明》. 2010: 199-200页.
- ^ 《佛经故事》序
- ^ 钱锺书,读伊索寓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写在人生边上
- ^ 刘树森在《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的外国寓言翻译》认为可“上溯到17世纪初叶,利玛窦、庞迪我与金尼阁三位来自欧洲的传教士,”(《译林书评》1998年第11期)
- ^ 赖慈芸,〈鸟鼠ノ会议:台湾最早的伊索寓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翻译侦探事务所,2016.07.17。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
标签中name属性为“郭豫斌第84回”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参考书籍
[编辑]- 《希腊文明》,华滋出版,ISBN 978-986-6271-13-7
- 《欧洲文化史》—上册,国立编译馆,ISBN 978-957-00-6044-7
- 《图解世界史—古代卷》,好读出版,2007年,ISBN 978-986-178-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