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書院博物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書院博物館
Museum of Chinese Academies
中國書院博物館陳列館
成立2002年
地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湖南大學內)
類型公立
規模2602件(套)(2022)[1]
參觀人數
  • 530,000(2020)[2]
  • 1,340,000(2021)[3]
  • 500,000(2022)[1]
建築師魏春雨[1]
所有者湖南大學
網站ylsy.hnu.edu.cn

中國書院博物館,位於中國長沙,設立於2002年[1],是全國唯一的書院專題博物館[4]

中國書院博物館包含嶽麓書院和中國書院博物館陳列館[註 1]兩部分[5],後者總投資人民幣5000多萬元[4],建築總面積4768平方米,由湖南大學魏春雨教授設計[1]

歷史沿革[編輯]

中國書院博物館中的星雲大師畫像(李自健作)

2001年,國務院批覆同意建立中國書院博物館[6]

2002年,以嶽麓書院原狀陳列為依託建立中國書院博物館[7]

2006年,中國書院博物館陳列館項目奠基[6]

2007年4月16日,星雲大師為中國書院博物館捐款人民幣1000萬元[8]

2012年初中國書院博物館建成,2012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考察中國書院博物館[9]

建築展廳[編輯]

博物館為三棟聯排建築物,現代與古典風格相結合,坡面頂,清水混凝土外牆,與嶽麓書院的古建築群有機結合,呈現出一種低調的配角姿態。建築的整體布局承襲了古代書院的齋舍風格,內部巧妙地設置了天井空間,外牆窗戶採用用水平木構結構[10]

博物館陳列總面積為2180平方米,五個展廳分為千年弦歌,書院教育、書院學術、書院祭祀、書院藏書與刻書,陳列展品176件(套)[1],展品主要為古籍、匾額、文房、手稿等[5],其中包括: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清代御賜匾額「學達性天」及「道南正脈」、清末民初《蘇州吳縣官立高等小學堂二年級成績單》等[6]

藏品[編輯]

博物館藏品2600餘件(套),其中包括93件一級文物、32件二級文物以及232件三級文物,類別包括書院刻本、課卷、文書、文房、名人手跡和題款匾額等[10]

書院刻本[編輯]

館藏書院刻本分三大類:大型叢書和類書系列、書院教學內容系列、書院志書系列[10][11][12]

  • 大型叢書和類書系列:類書有元泰定三年(1326年)廬陵武溪書院刻本《新編古今事文類聚新集》和明嘉靖壬辰(1532年)刊《事類賦》;叢書有清同治五年(1866年)福州正誼書院刊《正誼堂全書》和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宏道書院刊《惜陰軒叢書》。
  • 書院教學內容系列:清康熙乙未年(1715年)絳山書院《四書答問》、乾隆年間成都尊經書院《經典釋文考證》、同治十一年(1872年)應元書院刊《朱子語類》、光緒丁酉年(1897年)三原書院《小學集注》等、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刻本《各省西學課藝匯海》、清光緒三十年(1904)江南高等學堂刻本《江南高等學堂算學課藝》。
  • 書院志書系列:明鄭廷鵠撰《白鹿洞志》、清同治十年(1871年)周兆蘭補刻足本《白鹿洞書院志》、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重刊康熙《嶽麓志》、同治六年(1867年)嶽麓書院山長丁善慶編輯刊印《嶽麓書院續志》及《瀛山書院志》《梯雲書院志》《寶晉書院志》《敷文書院志》《淥江書院志》等。

書院課卷[編輯]

館藏課卷總計170餘份,來自全國各地書院,包括雲南五華書院、湖北問津書院、山西超山書院、河南豫章書院、安徽紫陽書院等。其中,清代五華書院董漢章的會試模擬卷實屬精品[10]

書院文書[編輯]

館藏文書主要分為教學管理類和學田管理類[10]

書院文房[編輯]

南宋嶽麓書院山長張栻所用硯台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國書院博物館藏有石鼓書院學生「中興四大名臣」彭玉麟的銅製筆洗[10]

名人手跡和題款匾額[編輯]

  • 名人手跡:嶽麓書院羅典、徐棻、王闓運、曾熙、程頌萬等山長和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等學生的手書對聯或條屏[10]。包括:曾國藩「積德幽人」聯、曾國荃節錄《池北偶談》條屏、梁啓超書「時務學堂故址」、譚延闓「蓮子菊花」對聯[14]
  • 題款匾額:嶽麓書院山長周燾、曠敏本、羅典、袁名曜、歐陽厚均、丁善慶等和學生賀長齡賀熙齡劉坤一郭嵩燾劉長佑彭浚等的題款匾額[10]。包括:賀長齡題「超鳳堂」書房匾、歐陽厚均「洛社仁風」匾、袁名曜「天祿詒經」匾[14]

備註[編輯]

  1. ^ 一般語境中的「中國書院博物館」特指「中國書院博物館陳列館」。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湖南·中国书院博物馆. 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 [202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2. ^ 湖南·中国书院博物馆. 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 [202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3. ^ 湖南·中国书院博物馆. 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 [202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4. ^ 4.0 4.1 中国书院博物馆落成开馆.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2-06-15. 
  5. ^ 5.0 5.1 来中国书院博物馆 体验古代“高考”. 中國日報. 2012-06-15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6. ^ 6.0 6.1 6.2 中国书院博物馆在长沙落成开馆. 中國孔廟. 2012-06-15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7. ^ 中国书院博物馆. 嶽麓書院. [202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8. ^ 星云大师捐千万 助岳麓书院建中国书院博物馆.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07-04-18. 
  9. ^ 你好,中国书院博物馆!. 澎湃新聞. 2024-03-12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中国古代教育史和文化发展史的缩影——中国书院博物馆及其馆藏珍品一瞥. 中國民族網. 2023-08-29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11. ^ 书院刻书. 嶽麓書院. 2017-08-12. 
  12. ^ 书院课艺. 嶽麓書院. 2022-09-02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13. ^ 书院文书. 嶽麓書院. 2017-08-12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14. ^ 14.0 14.1 馆藏字画. 嶽麓書院. 2017-08-12 [202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9).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