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央集市廣場 (弗羅茨瓦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從聖伊莉莎白教堂鐘樓俯瞰中央集市廣場
1873年的一張地圖上的中央集市廣場

中央集市廣場波蘭語Rynek, 德語:Großer Ring)是波蘭城市弗羅茨瓦夫的一座中世紀廣場,現在是步行區的核心。

廣場呈長方形,其變長為205米長,175米寬。廣場周圍的建築物來自不同時代。其中部由市政廳、新市政廳和許多市民建築組成。在它的對邊兩側有兩個小廣場:鹽市廣場和聖伊莉莎白教堂的教堂廣場,這些廣場周邊的建築物一起組成一幅美麗的市井。11條街匯集到廣場,在每個角上有兩條街,除此之外在東面還有14或者15世紀開張的後市場(Kurzy Targ)和兩條小巷。

根據最新研究廣場在1214至1232年間在亨里克一世統治時期根據馬格德堡法律重新建城時就已經形成了。後來的文獻才把它的形成推遲到1241至1242年。逐漸在廣場邊上建造了城市貴族的大廈。14世紀中期這些建築就已經完全圍繞了廣場,它們的地基的邊界也已經被規定好了。

19世紀在廣場上建造了有軌電車軌道,一開始是馬拉的,從1892年開始是電動的。至1970年代末為止有軌電車沿東西大街行走。1996年至2000年間街上的鋪石被翻修,最後可以行車的東側也被定為步行區,大多數建築物的表面也被維修。

今天在廣場上有60塊有號碼的地基,不過一些建築占據了多塊地基。由於在中世紀後期地基多次分割和合併,今天的地基分布和一開始的不同。每塊地基都有一個傳統的名稱,在大多數建築的表面有和這些名稱相應的徽章,這和這些建築的歷史有關,比如「鷹獅」、「藍日」、「老市政廳」等等。

建築物

[編輯]

中心區

[編輯]
中心區的東北角

中心區的建築和周邊街道之間有一個7度的偏角,這個偏角的原因不明。

衣樓被拆除前不久的景象
亞歷山大·弗雷德羅紀念碑

中心區最重要的建築是13世紀末建造的市政廳。這個市場是當時市內少數幾個可以做貿易的地方,因此在市場上形成了三座商店:布樓、皮革樓和衣樓,此外在市場的中心形成了許多小鋪墊和大小秤樓。布樓寬13米,是一座有兩個過道的大廳,大廳的兩側有21個小房間。從大廳可以通過門進入小房間。小房間裡沒有任何照明。南側的兩間小房間是收稅人用的,其它的40間是做買賣用的。中心的大廳中間有一道立柱,支撐大廳的屋頂,屋頂原來可能有一層粘土覆蓋層。中心區的西南角的建築物和其它建築物不一樣齊,而是向後一點,到18世紀為止這裡是魚市,從1745年開始這裡是守衛。1788年卡爾·戈特哈德·朗漢斯設計的一座比原來的建築大的建築取代了它。

封建的馬格德堡法律被廢除後其中規定的特權也被廢除,原來的市場設施沒有必要了。1821年至1824年布樓被拆除,兩行古典式建築取而代之。同時皮革樓也被拆除,其地基被劃分給北面的房子。1847年大秤樓被拆除來建造一座腓特烈二世的騎像紀念碑。1859年小秤樓、衣樓和啤酒花局被拆除來建造新市政廳。原來的守衛所在的地方建造了一座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紀念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這兩座紀念碑均被波蘭拆掉了。

1956年在市政廳前,從利沃夫隱藏起來,後來暫時在華沙存放的亞歷山大·弗雷德羅被樹立到原來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紀念碑所在的地方。1988年在市政廳以東頸手枷又被重建(二戰後不久它被當作封建刑罰儀器被拆除)。1960和1970年代裡耶日·格羅托夫斯基的試驗劇院曾經設置在中心區的一幢房子裡,今天這裡是格羅托夫斯基研究中心。

西側

[編輯]
8-5號

集市廣場的西側也被稱為「七選帝侯側」,這裡的建築大多是原來的老建築。這邊的文藝復興風格主義建築在二戰中沒有被破壞。這裡的房子的地基很深(240尺),它們一直延伸到紳士街(ul. Kiełbaśnicza),這些地基原來屬於弗羅茨瓦夫富有的城市貴族,它們可能是通過多塊地基合併形成的。1號是新藝術運動時期建造的(1907年)。1931年在9至11號的地基上建造了德國建築師聯合會成員海因里希·隆普設計的存款處大廈,這幢房子至今為止有爭議。2號是一座市民建築,擁有很高的風格主義山牆,是廣場上最大的市民建築。8號的山牆上有幻覺式的繪畫。1990年代初這些圖像被重修。7號由於其所有權長期未能解決而失修,一直到1990年代初才得以修復。今天它的內院上面有一座玻璃的頂。

集市廣場西邊的這塊面積從1741年開始被稱為操練廣場,今天有時也被稱為鴿子廣場(plac Gołębi)。2000年不顧古蹟保護專家的反對這裡建造了一座有爭議的玻璃噴泉。當時的市長博格丹·茲德羅耶夫斯基給它授名為「泉」(Zdrój)。

南側

南側

[編輯]

南側也被稱為「金杯側」,老名是「老絞架側」。今天這一側的建築主要是1952年至1960年間少許參照1800年時的風格建造的。其中大多數是新藝術運動或者現代建築的商店,只不過表面裝飾成古典風格。13號保持了新藝術運動的風格,今天是旅遊指南處。

東側

[編輯]
東側

東側也稱「綠煙囪一側」,這裡的樓房的號碼為29至41號,它們正對市政廳。29號原來是文藝復興時期1523年至1528年建造的一座房子,1908年被一座商店取代。由於交通的緣故這幢房子的屋頂非常斜。1950年它獲得了一個經常被說成比率不良的仿古典風格表面。除此之外再東側還有兩座1904年建造的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31-32號是一座巴拉什兄弟百貨公司的商店。東側最後的一座建築是1990年以後才重建的,是集市廣場上最新的一座建築。

北側

北側

[編輯]

北側也稱「饞嘴側」,由42至60號組成。其中48、49和50號是20世紀初建造的。52號的內部一層樓有一根留下的文藝復興時期支柱。46號的巴洛克式建築是原始的。

1890年的西側:2號(左)和1號(1900年後被拆除),向右為伊莉莎白塔和「漢賽爾與葛麗特」

廣場的東北角有兩座通過一道拱門相連的小樓。過去聖伊莉莎白教堂完全被這樣的小樓圍繞,它們把教堂的墓地和街道分開。戰後這兩座樓被戲稱為「漢賽爾與葛麗特」(Jaś i Małgosia),今天這個名稱成為了官方名稱。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Olgierd Czerner, Rynek wrocławski, Wrocław: Ossolineum, 1976
  • Rudolf Stein, Der Große Ring zu Breslau, Breslau: Priebatsch's Buchhandlung, 1935
  • Cezary Buśko, Archeologia lokacyjnego Wrocławia, in Rudolf Procházka: Forum urbes mediiaevi. 1.Sborník příspěvků z konference FUMA konané 10. dubna 2002, Brno: Archaia Brno, 2004, pp. 35-45. ISBN 80-239-2746-2. PDF, Polish with German summa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ehio - Handbuch der Kunstdenkmäler in Polen: Schlesien, Herder-Institut Marburg and Krajowy Osrodek Badan i Dokumentacji Zabytkow Warszawa, Deutscher Kunstverlag 2005, ISBN 3-422-03109-X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