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五指山遺址

座標25°37′29″N 100°11′57″E / 25.62483°N 100.19925°E / 25.62483; 100.1992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指山遺址,主體為南詔官家寺廟建築群遺址,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太和街道洱濱村委會陽南村西,地處蒼山馬耳峰五指山麓,北距太和城遺址600米[1][2]

發掘情況[編輯]

五指山遺址在大理「1806」小鎮建設項目文物調勘中發現[3][2]。2020年1月至7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大理州、大理市文管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4][2]。遺址內發現春秋戰國南詔等時期的遺存。主體遺存為南詔時期,發現塔基、大殿等建築基址14座、夯土台基2處、磉墩155座、石牆63道、踏道3道、溝23道、磚瓦窯2座,出土紀年有字瓦、佛像、香爐、善業印模、經幢、塔式罐、淨瓶、塔模、香爐、鴟吻及大量的瓦當、瓦片等建築遺物[1][5]:50-51。一號建築基址為獨立院落,出土「官家舍利」「官廿七年」「官廿九年」「九年大和苴」「卐」等文字的有字瓦。二號建築基址為塔基。三號建築基址為獨立院落,其下疊壓著兩座南詔早期的磚瓦窯,出土「二王子」等有字瓦。有字瓦中的「官」指用於官方建築或官窯生產、官家購買。「舍利」應該是塔名或是寺名。「官廿七年」「官廿九年」據推測分別為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與開元二十九年(741年)。「二王子」有字瓦此前曾在崇聖寺遺址發現,指明了其南詔皇家寺廟的屬性。[5]:290-296

意義[編輯]

南詔官家寺廟建築群的年代在唐開元天寶年間,正處南詔統一洱海區域的初期,屬於南詔早期的寺廟建築[5]:288。建築群位於太和城遺址範圍內,被認為是太和城的寺廟功能區[1][5]:293。該遺址進一步揭示了南詔寺廟布局特點和窯業生產狀況[1],填補了南詔早期佛教信仰材料的缺失[5]:51

保護[編輯]

五指山遺址作為太和城寺廟區,已被納入太和城大遺址開展保護,保存較好的第一、三發掘區實施原址保護,並於2020年9月啟動保護大棚的建設。[4][6][2]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嚴勇. 云南大理发现南诏时期官家寺庙建筑群. 新華網. 2021-01-13 [2023-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5). 
  2. ^ 2.0 2.1 2.2 2.3 楊躍飛. 大理市将在五指山遗址片区建设我州首个考古遗址大棚. 大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20-12-22 [202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6) –透過微信公眾平台. 
  3. ^ 我市为“五指山”考古遗址穿上“金钟罩”. 大理時訊. 2021-01-04 [2023-08-05]. 
  4. ^ 4.0 4.1 陳曉月. 新发现!云南大理五指山遗址发现南诏官家寺庙. 央視網. 2021-01-13 [2023-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5). 
  5. ^ 5.0 5.1 5.2 5.3 5.4 李東紅. 南天佛国——南诏大理佛教历史与文化. 北京: 中華書局. 2023. ISBN 978-7-101-15861-8. 
  6. ^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2020年度业务工作交流会.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21-02-04 [2023-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5) –透過微信公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