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之夜
亞馬遜之夜(德語:nacht der amazonen)是1930年代於慕尼黑的寧芬堡宮的公園裡舉行的一年一度的納粹政治宣傳活動 [1] [2] [3],一共舉辦過四屆,分別在1936年7月27日、1937年7月31日、1938年7月30日以及1939年7月29日召開,該活動也是慕尼黑-里姆(riem)國際賽馬周的晚間重要項目。在會場上,黨衛隊騎兵部隊、秀場女郎以及國際明星會進行露天表演,與會者最多時能達到2500人。
亞馬遜之夜的舉辦目的不僅是加大慕尼黑的旅遊吸引力,還在於向外界展示納粹政權的國際性與對外國人的友好態度,並進行納粹意識形態宣傳[3]。
起源
[編輯]1934年,納粹政府在慕尼黑-里姆創辦了國際賽馬周,以展示慕尼黑所擁有的能達到世界級高度的賽馬運動並向參觀者展示納粹新社會。賽馬周的組織者是克里斯蒂安·韋伯,他與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交能追溯到1920年代早期。所有國際賽馬俱樂部都會受到邀請。1936年,賽馬周贏家大獎「德國褐絲帶」(brown ribbon of Germany)所附屬的獎金額較往年增加了一倍,達到了10萬帝國馬克,也成了全歐洲金額最高的單項獎勵。1936年同樣也是一個特殊的紀念年份,即「慕尼黑賽馬運動500周年紀念」,當屆比賽還包含了其他幾項活動。據韋伯表示,作為賽馬周中的重要環節,晚會應當在國內外都產生足夠的影響力。韋伯因此和慕尼黑及南巴伐利亞旅遊部門領導paul wolfrum一同創造了所謂的亞馬遜之夜,一場觀者達1萬人的晚間活動。為達到自誇以及美化納粹統治體系的目的,韋伯將巴伐利亞國王曾經的夏季居所選定為亞馬遜之夜的會場。
初期工作以及資金支持
[編輯]在亞馬遜之夜舉辦之前,表演人員進行了長達數周的緊張排練,活動只此一天,不會安排延期或改期。晚會耗資巨大,納粹政權下的德國褐絲帶組織全權包攬了資金支持。在1936年的第一屆晚會上,兩個通向會場的道路以及整座宮殿都被加裝上了電力照明,這也是巴伐利亞王宮歷史上的第一次。巴伐利亞州立宮殿、花園及湖泊管理部門(Bavarian administration of state-owned palaces,gardens and lakes)對晚會的擔心也已被告知舉辦方,比如:大規模煙火表演可能導致的火災危險、馬蹄、人群以及地下設施可能導致的破壞。最後,會場安保人員由黨衛隊提供。
內容
[編輯]每屆亞馬遜之夜都包含有兩個不同部分,但在每年的活動中,這兩個部分的內容都不一樣,過於露骨的納粹政治宣傳內容則被排除在晚會節目之外。除了國際明星之外,上百匹賽馬也會參與表演。晚會的第一部分的主題為歷史,時代背景被設置在彬彬有禮的18世紀,其中的節目也因此被扣上了「墮落頹廢」的帽子。而在晚會的第二部分中,登上舞台的則是經納粹意識形態美化過後的「新時代」與「優等種族」主題。借著所謂的「古代神話」背景,晚會中的裸體內容一年比一年多。一座由德國畫家、雕塑家弗朗茨·馮·施圖克於1913-1914年創作的雕塑則被納粹視為亞馬遜女戰士題材雕像中的最佳作品。1936年,位於慕尼黑的施圖克別墅前豎立起了一座該雕塑的複製品。
1936年,慕尼黑的德意志劇院(deutsches theater münchen)的經理hans gruß負責導演當年的亞馬遜之夜。1937年的亞馬遜之夜則是由paul wolz導演,接下來的兩屆晚會的導演也是他。晚會中的舞蹈節目的靈感則來源於由烏髮電影公司和好萊塢出品的最新電影。
照明技術
[編輯]電力工程師wilhelm hindelang負責晚會的照明工作,hindelang在1936年於紐約學習、工作期間對百老匯劇院的多種照明系統以及尼亞加拉瀑布的晚間照明系統進行了研究。亞馬遜之夜的照明工作讓他在這方面的創意與專業知識有了用武之地。Hindelang制定了照明計劃並用紫外線製造了照明效果,計劃中還包含了水下聚光燈以及從下向上打光的舞池照明。晚會中用於導演指揮以及照明指導的一大部分照明和電話系統都由國防軍直接提供。1938年,hindelang這位極富熱情和照明創意的業餘電影製作者還使用柯達克羅姆膠捲對晚會進行了攝製。這次拍攝很有可能是全德國首次在夜間進行的彩色影片拍攝。
馬術
[編輯]黨衛隊騎師們為營造出更隆重的效果還使用了古典盛裝舞步學校(the high school of classical dressage)所教授的騎術。而這些騎師中有很多人同時還是達豪集中營的黨衛隊骷髏總隊的看守。曾經獲獎的騎師、克里斯蒂安·韋伯的門生以及黨衛隊裡姆騎術學校(ss main riding school riem)校長(1937年上任)赫爾曼·菲格萊因負責對晚會上的騎手和亞馬遜女戰士們的訓練工作。
舞蹈
[編輯]慕尼黑州立芭蕾舞團參加了1936年的第一屆亞馬遜之夜,但在納粹眼裡,古典芭蕾舞的「日耳曼氣息」不夠濃重,其背後的「外國影響」也有損德國的民族榮譽感,所以從1937年開始,亞馬遜之夜便收錄了範圍更廣的多種舞蹈門類。舞蹈演員們遵照納粹意識形態發明了所謂的「新舞蹈」,納粹少女團體「美麗與信仰」的成員也曾在需用到大量演員的場景中出場。
名人
[編輯]每一年的亞馬遜之夜都會請來享有國際聲望的明星,比如,1936年的亞馬遜之夜就請到了來自紐約的舞蹈家margaret severn以及和倫敦科文特花園俄羅斯芭蕾舞(ballet russe)團一同到來的eugene iskoldoff。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柏林的scala-girls團體以及hiller-girls團體都曾到場表演,像hans-hermann nissen和erna sack這樣的歌手也曾到場獻唱。
裸體
[編輯]克里斯蒂安·韋伯在1937年於巴黎舉辦的「現代生活中的藝術與科技國際博覽會」(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life)上學到了很多,在對巴黎的歌舞表演以及娛樂場所有了了解之後,韋伯認為「我們的裸體德國少女要比那些法國女人好看得多[4]。」而他對亞馬遜之夜所作出的總結則是:「我們只需脫光我們的女孩們的衣服,再把她們放到聚光燈之下,之後那些有錢的男人們便會捨棄巴黎而來到慕尼黑了。」從1938年的亞馬遜之夜開始,晚會上負責表演的只穿肉色內褲的女孩的數量越來越多[4]。1938年的亞馬遜之夜上,首次出現的場景是150名男女演員都從頭到腳被塗上了古銅色的化妝顏料,這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健康隱患。
音樂
[編輯]音樂表演中的第一部分為號角齊鳴,接下來的則是一些德國軍事進行曲。之後,古典音樂和人聲歌唱交替進行,狩獵號角和高山民樂也是音樂的一部分。
觀眾與表演場所
[編輯]寧芬堡公園裡設置了觀眾站席,名人嘉賓則在城堡的門階上擁有專有的榮譽位置。1936年的首屆亞馬遜之夜上,幾乎全歐洲的國王都到場了。城堡被燈光照亮,外掛架上燃燒著火焰,城堡人工河裡還巡遊著貢多拉。
安全預防措施
[編輯]每年的亞馬遜之夜開始前,蓋世太保成員都會對寧芬堡宮及其周邊的大面積地區進行徹底檢查,以確保當希特勒親自到場時會場的絕對安全。但希特勒從未親臨亞馬遜之夜的會場,他本人更喜歡與亞馬遜之夜同期舉辦的拜羅伊特音樂(主要演奏威廉·理察·瓦格納的歌劇作品)。
參考文獻
[編輯]- ^ Peters, Dominik (31 May 2018). Die Amazonen-Partys der Naz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iegel Online (in German)
- ^ (17 February 2018). Die Nazis und ihre "Nacht der Amazon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ayerischer Rundfunk (video report on event including interview with Doris Fuchsberger, in German)
- ^ 3.0 3.1 Fuhrer, Armin (8 July 2018). Nackte Varieté-Frauen, SS-Reiter, Feuerwerk: Hitlers bizarre Amazonenparty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ocus (in German)
- ^ 4.0 4.1 Pope, Ernest R.: Munich Playground. New York 1941, pp.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