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還上海公共租界
交還上海公共租界是上海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發生在1940年代。
背景
[編輯]上海公共租界是近代中國租界史上開闢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管理機構最龐大、發展最為充分、經濟也最為繁榮的一個租界,也是近代中國僅有的2個公共租界之一(另一個是鼓浪嶼公共租界)、以及上海的兩個租界之一(另一個是上海法租界)。經過多年開發,上海公共租界所在區域成為上海近代城市工商業最為繁盛的精華地區。到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經過一次大擴展以後,其範圍被最後確定下來,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呈現東西狹長的形態,東到楊樹浦底,西到靜安寺-小沙渡(西康路北端)一線。此後的20多年中,租界工部局又不斷進行越界築路,試圖為進行進一步的擴張做好準備。
在1920年代中國民族主義運動高潮期間,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外國勢力,特別是大英帝國勢力,均受到衝擊。1925年5月30日下午3時50分,在上海公共租界中區最繁華的南京路上,老閘捕房的英屬印度錫克人巡捕向包圍巡捕房、要求釋放被捕學生的上萬名群眾開槍,造成13人死亡的五卅慘案,引發了全上海規模更大的抗議活動,要求中國政府收回租界。
在此形勢下,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作出重大讓步:
1927年1月初,蘇聯顧問鮑羅廷在漢口發表反英演講,憤怒的中國群眾衝擊了漢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隨後立場強硬的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通過外交談判,正式收回了這2處英租界。
1940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戰事爆發,駐滬英軍撤退。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駐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區、西區。
1943年8月,汪精衛政權經過對日交涉,收回所有租界,歷時近百年的上海公共租界宣告結束。
交還以後
[編輯]上海公共租界被收回以後,仍是上海最繁盛的中心區。統一行政後的上海市政府就設在原來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5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進駐外灘12號原上海滙豐銀行大樓。現在則位於由當年的上海跑馬廳改建而成的人民廣場上。自交還公共租界以後,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始終未曾離開原公共租界的範圍。
參考文獻
[編輯]- ^ 《關于越界築路暫行辦法》,上海特別市公安局編《上海公安局刊》第1卷,第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