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簡稱公庫,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典藏計畫第四分項子三計徵選計畫(2007年8月至2012年10月)。
歷史
[編輯]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因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結束而經費終止[1] 。由於這些公民行動的影像的保存對於台灣社會是很重要的工程,在缺乏經費的情況下,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向公眾集資維持獨立運作[2]。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至2013年底止已累積超過1,700則影音紀錄,內容包括人權、司法、環境、文化、移民、移工、媒體、教育、社會福利、稅制改革、社區、民生消費、性別、勞工、兒少、醫療、和平、學生運動、族群、身心障礙、台灣原住民、樂生療養院、都市更新、政黨等多項主題。
2014年4月26日,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工作團隊成立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國立中正大學教授管中祥擔任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首任庫長。
2015年9月,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向立法院申請採訪證,立法院未核發。2015年12月11日,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依《訴願法》向立法院提出訴願要求發給採訪證,立法院未正式回覆。2016年6月30日,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委任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高涌誠、謝佳穎、吳姿徵,依《行政訴訟法》提起行政訴訟[3]。
2017年,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與台灣新聞小農協會合作,每一篇讀者投稿文章將有機會獲得讀者的小額捐款,作為維持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運作的基金。2017年卓越新聞獎,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獲得社會公器獎。
2017年2月21日,管中祥說,在2016年12月民主進步黨主導立法院強行通過一例一休、砍除勞工七天國定假日的同時,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決定不隨之起舞,維持週休二日、十九天國定假日、國定假日出勤薪資雙倍;因為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認為,組織的勞動者才是機構的主體,平常工作者的薪資佔了整體支出的七成以上,勞工得到應該享有的休假不是「恩惠」、而是「應該」[4]。
目的
[編輯]- 將台灣社會之中被主流媒體所忽略或扭曲的社會行動,透過攝製及訪談的方式,使各個公民團體得以闡述行動理念及對社會的關懷。
- 資料庫呈現出的是台灣社會的多元聲音,同時也將影音資料存於資料庫中,作為各界查詢與理解社會事實的管道,也為台灣公民社會的各種能動性留下紀錄的「另類媒體」。
- 收錄的影像採創用CC授權,作為社會的公共資源。
目標
[編輯]- 「舊典藏」,也就是將過往的事件紀錄影片,一一整理編碼記錄保存。
- 「新典藏」,以獨立媒體的角度將現在的公民運動以影像記錄下來,同樣經過剪輯編碼上傳至資料庫網站,以供社會大眾觀看瞭解。
- 「培力工作坊」,針對公民行動團體及社區民眾進行影音培訓,期能自主拍攝並製作影音紀錄,並舉辦各類型的公民行動紀錄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媒體改革團體以及獨立媒體工作者參與座談,交換經驗,使資料庫使用與建制發揮更大效益。[5]
參考資料
[編輯]- ^ 典藏臺灣 網站成果資源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3).
- ^ 王瑄琪. 管中祥公民不冷血 記錄街頭運動. 中國時報. 2014-06-24 [201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2).
-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 立院拒發採訪證 「公庫」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16-07-01 [201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 ^ 管中祥. 公庫不隨勞基法起舞 不砍國定假日、例假出勤雙倍薪─2017年1月捐款徵信.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17-02-21 [2017-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2).
- ^ 典藏臺灣 用影像道真相──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