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冒舒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冒舒諲(1914年—1999年9月16日)原名冒景琦,字孝容,筆名舒諲江蘇如皋人,生於浙江溫州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家、記者、戲劇家、編輯、金融學家[1]:357[2]

生平

[編輯]

早年肄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3]1934年畢業於暨南大學經濟系。[2]中華民國時期任編輯、記者多年,並從事戲劇事業。[1][2]歷任廣東省劇協常務理事,中國青年記者協會會員,全國文協會員。[2]

中華民國時期,他是知名記者、演員,又因家世背景深,所以跟國共兩黨高層人物有不少交往。曾見過蔣介石[3]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國民政府撤到陪都重慶,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曾以記者身份赴延安訪問毛澤東朱德等,單獨採訪毛澤東並與毛澤東秉燭長談,正面報道陝甘寧邊區。他還創作了抗戰話劇《董小宛》,此劇在陪都重慶的演出盛況空前。[4]他與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國文化名流郭沫若梅蘭芳周信芳胡蝶田漢費穆許幸之姚克鳳子唐槐秋唐納江青等都很熟悉。唐納與他是東吳大學的同學。他是1930年代中國重要的影評人之一。[3]

冒舒諲自陳是1933年單線入黨的中共秘密黨員。直到1990年代,開會時遇到當年中共地下黨的一位老領導,舒諲才想到要恢復中共黨組織關係,但最終也沒有辦理相關手續。[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1948年冒舒諲潛赴河北省石家莊,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4]1949年7月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特約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金融經濟工作。歷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編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專門委員、《中國金融》總編輯、《大公報・金融周刊》主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2]1957年整風運動期間,在反右運動爆發前夜,舒諲陪父親冒廣生中南海面見毛澤東。舒諲隨即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遭受批判,被打成「右派分子」。文革結束後獲得平反。[1]1982年離休,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他還是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1]

1986年1月8日為周恩來逝世十周年忌日,舒諲所寫《周總理話家常》刊登在當日《人民日報》上。為紀念毛澤東逝世十周年,舒諲寫出《一九五七年夏季,我又見到了毛主席》一文,刊登在1986年9月15日《光明日報》上。[5]

1999年9月16日,冒舒諲在家中病逝,享年85歲。[3]

著作

[編輯]
  • 通訊集《邊區實錄》
  • 散文特寫集《掃葉集》、《萬里烽雲》、《飲食男女》、《微生斷夢》
  • 譯著長篇小說《愛國者》[2]
  • 散文集《孤月此心明》
  • 劇作《精忠報國》、《董小宛

家庭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冒懷蘇. 冒鹤亭先生年谱. 學林出版社. 1998年. ISBN 978780616363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冒舒諲 (1914~1999). 中國作家網. [201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6). 
  3. ^ 3.0 3.1 3.2 3.3 3.4 3.5 王春瑜,斯人獨憔悴——憶舒諲,載王春瑜. 悠悠山河故人情.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0年. 
  4. ^ 4.0 4.1 狂人冒效鲁. 江海晚報. 2014-08-05. 
  5. ^ 冒佳騏. 上海书评 冒鹤亭与陈毅、周恩来及毛泽东的交往. 澎湃新聞. 2017-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