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十四倉遺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運河
十四倉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武清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不詳
編號6-0810-3-513
認定時間2006年(2013年3月合併)

十四倉遺址位於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鎮東、西倉村一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在天津市的子項之一[1]。經過2022年的大規模考古勘查,綜合推斷,遺址為元代河西務14座糧倉中的2座(1組)[2]

歷史

[編輯]

十四倉是元代漕運的官辦倉庫。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政府「自京畿運司分立都漕運司,於河西務置總司,分司臨清」。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內外分置漕司二,其外者河西務置司,領接海道運糧」。河西務由是成為管理運河漕運的和接收海運糧的管理機構[3]。河西務設立大量倉房。十四倉即是十四組倉庫,有大小2600多間庫房。十四倉的繁榮歷經元明清三朝。清朝康熙八年(166年),北運河水患決堤,十四倉被毀[1]。漕運廢止後,河西務隨之衰落。在當代,其地已成普通農村[3]

1982年,對十四倉遺址進行小規模試掘。其後40年中,只進行過一次小規模調查。2007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確定遺址範圍為50萬平方米[1]。但至2020年代,學界對遺址的認知,僅為文獻記載和口頭流傳。遺址分布範圍、構成、空間分布以及地下遺蹟保存狀況等均缺乏全面和系統性認識[2]

2021年時,國家文物局推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在此背景下,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武清區博物館向國家文物局申報的《十四倉遺址前期調查與綜合研究》項目獲得批准。2022年3月,正式實施項目田野作業。這是有史以來,對十四倉遺址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勘查[1]。同年11月,項目田野作業結束,共計完成考古勘探面積66萬平方米,發現以東西倉村、蔡莊村和南倉村及周邊區域為重心的遺蹟集中分布區3處,包括居住址、倉儲、窯址等不同類型遺蹟431處。並在遺址分布區內通過考古勘探發現運河故道、引河、人工水體(湖泊)、道路、沉船線索等相互關聯遺存多處。調查採集元至清代各類不同質地文物標本百餘件[2]。部分出土文物由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武清區博物館保存[1]。2023年,《十四倉遺址前期調查與綜合研究》項目通過天津市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估驗收[2]

2022年的考古勘查中,最為特別重要的發現是在南倉村及附近區域發現保存較為完整、由閉合圍牆和多座大型房址構成的元代漕倉遺蹟一組。根據勘查結果,結合其他文獻,綜合推定,該處遺蹟應為文獻記載的元代河西務14座糧倉中的2座(1組)[2]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繁荣了400年的“官仓”究竟啥模样 大运河十四仓遗址考古勘查启动. 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網站,來源:天津日報. 2022-03-16 [2024-07-30]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发现一组较完整元代漕仓遗迹 十四仓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收获. 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網站,來源:天津日報. 2023-08-19 [2024-07-30] (簡體中文). 
  3. ^ 3.0 3.1 河西务十四仓遗迹. 大運河遺產網,來源:大運河申遺. 2010-12-21 [2024-08-01]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