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峰

座標30°16′12″N 122°12′52″E / 30.27000°N 122.21444°E / 30.27000; 122.2144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方位而分的山峰
西北山西北峰 北山北峰 東北山東北峰
西山西峰 中山中峰 東山東峰
西南山西南峰 南山南峰 東南山東南峰

南峰浙江省舟山群島岱山島東部的一個社區,屬於舟山市岱山縣高亭鎮。面積約6平方公里,人口約5000。岱山縣新政府大樓位於本社區東南的新填海區。1992年以前為南峰鄉,並轄里南峰、外南峰、黃官泥岙、小深水和板井潭5個村。1992年5月南峰鄉建制撤消,併入高亭鎮,並將外南峰村和里南峰村合併為南峰村,小深水村併入黃官泥岙村。2005年,舟山市對村進行社區化改造,鼓勵各村組建社區。6月,南峰地區3個村經過合議,決定在保留3村建制的情況下,聯合組建南峰社區,成為舟山市的一個漁農村新型社區[1]。社區管理委員會位於黃官泥岙村的外八畝,即使用黃官泥岙村村民委員會的辦公地點。

地理[編輯]

該社區位於岱山島東部,西依磨心山(岱山島主峰),東瀕岱山水道和竹嶼港,南與東海村以張家山嘴為界,北鄰岱東鎮。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50畝,山林2250畝,鹽田1210畝。林地位於社區西部的磨心山麓,內有野生和雷竹基地。鹽田位於社區北部,屬雙峰鹽場的南半部,其北半部則屬於岱東鎮。南部新填海區,則為岱山縣新建的行政中心的組成部分。東部港區是深水岸區,建港條件較優。

社區主要道路為南峰路和縣道高宮線(高亭至泥峙宮門)。高宮線(南峰段)由南往北穿過本社區的小深水、外陳家、洪家門(以上屬黃官泥岙村)、黃沙潭、陸家岙、板井潭(以上屬板井潭村)等居民點。這些居民點多為相對獨立的小型農業聚落。此段公路有公交車運營,通往縣城高亭東沙角、沙洋等島內主要居民點。

南峰路西起高宮線上南峰車站,東至外南峰。沿線原為外八畝、陸家山嘴、里南峰、外南峰4個居民點。因興建原南峰小學、南峰衛生院等公共機構和農民自建房屋而連為一體,習慣上統稱為南峰,集中了社區約八成的人口。社區居民按照漁民和農民,居住地分野較明顯。東側近海的外南峰和里南峰除1戶外均為漁民,西側遠海的外八畝主要為農民和鹽民,位於兩者之間的陸家山嘴以農民為主兼有漁民(農民持黃官泥岙村戶籍,漁民持南峰村戶籍,土地為黃官泥岙村所有)。就地理位置而言而言,外八畝是全社區的地理中心,目前的南峰社區管理委員會便設於外八畝。但就人口分布而言,里南峰則是人口中心和最大的居民點,所以除社區管委會外的其他主要商業和公共服務機構多位於里南峰,包括南峰村村民委員會、農村信用合作社、南峰菜場、南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私人診所、超市等。

小深水居民點位於新縣城竹嶼新區規劃區內,因道路拓寬及綠化建設項目已經在2006年進行拆遷[2],主要居民已經搬遷至新建的漁父樂園居住小區。位於小深水西南的栲岙歷史上也屬於南峰地區,並且其居民皆為永興廟界下弟子。但在約50年代劃界時,劃入了東海村(該村奉高顯廟菩薩),2006年和小深水一起拆遷。

人口和文化[編輯]

外南峰一角,圖上房屋為80年代修建的格局,右下角紅屋頂房屋為2005年再建中的天后宮。

南峰社區總人口為4946人(約2005年),其中南峰村占約6成。本地居民的祖籍多來自寧波市,包括寧波東門、東錢湖一帶等地,語言和文化基本與寧波一致,但具有更多的海洋特色。居民主要信奉中國傳統宗教和佛教。在傳統宗教方面,南峰村和黃官泥岙村居民合奉永興廟(位於洪家門自然村),板井潭村(除鄔家岙外)奉湖中廟,鄔家岙自然村的居民則奉海曙廟。此三座廟宇均為岱山島上十八大廟之一,另在外南峰沙灘有一座天后宮,供奉東南沿海漁民的保護神天后娘娘。同時也有一些基督徒零星分布。

由於多年來出生率低迷和年輕人持續外出就學就業,社區本地人口已經連續多年負增長,不過縣行政中心東移至本社區,有望減緩或遏制社區居民到高亭置業導致人口流失的趨勢。另一方面,來自安徽省河南省等地的勞動人口遷入日增,且多為年輕男性勞動力,在漁船上充任水手,彌補本區青壯勞動力不足之困。

長期人口外流也使社區公共服務部門萎縮,繼1992年鄉政府撤消後,原南峰鄉衛生院、南峰小學和南峰中學也相繼關閉。後再開南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又有私家診所4家,以滿足社區醫療之需。至於學生就學,目前則需分別至縣城的高亭小學和高亭中學完成義務教育。

經濟[編輯]

南峰社區產業結構較多元化,漁、農、工、鹽四業並舉。

漁業捕撈是最大的傳統產業,社區有漁船上百艘。南峰經濟合作社是岱山縣四大漁業經濟合作社之一,另外3個為東海、山外和大岙。社區內有南峰漁港,為國家三級漁港[3]

主要的工業企業包括岱山縣染料化工廠、岱山縣南方實業有限公司(岱山縣中舟南峰高速船製造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石油儲運分公司(即東海平湖油氣田岱山原油中轉站)和南峰水廠等。創建於1982年的岱山縣染料化工廠(原岱山縣染化廠)位於洪家門居民點,是中國最早生產紅色基KD、紅色基KL的企業之一。岱山縣南方實業有限公司為本地土生土長的企業,前身是1977年興建的村辦南峰船廠。另有玩具廠(生產電動聖誕老人),拖鞋廠(產品出口日本)、漁產品加工廠等個私企業30餘家。

占社區約半面積的雙峰鹽場為浙江省重點保留鹽場之一[4],社區內亦有不少鹽業人口。

黃官泥岙村和板井潭村傳統上為農業村。至今仍有不少種植業人口,主要種植有稻米番薯蔬菜楊梅等。

歷史事件[編輯]

  • 1951年11月1日,村民趙金貴船和高亭漁民虞和登漁船在佘山洋作業時遭遇來自大陳島國軍,搏鬥中,漁民斃國軍2名,生擒1名,繳獲衝鋒鎗3支,駁殼槍1支,子彈900發。
  • 1956年11月,林如良老大被評為省漁業生產勞動模範。次年春其首創呂泗漁場拋碇作業。
  • 1958年6月,南峰漁業大隊婦女依次集資建造「勤儉」號機帆船投產,7名婦女隨船隊下海捕魚,為舟山群島首創。已婚婦女上漁船至今在漁村視為禁忌,凡有新船下海需舉行祭祀請神(太平菩薩)儀式時,也是由船老大率領一幫男性漁民執祭,女眷不登船幫忙。
  • 1963年岱山縣開展漁區學南峰漁業大隊活動。
  • 1967年夏,南峰漁業大隊鍾信安船在浪崗山列島北首一網捕獲大黃魚110噸。
  • 1971年7月27日,舟山地區革命委員會作出《關於開展學習南峰漁業大隊的決定》。
  • 1973年8月,南峰漁業大隊黨總支書記趙財法(其曾於1953年參加祖國人民慰問團,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席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 1977年8月,南峰漁業大隊董阿尺出席中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1977年,南峰漁業大隊置鐵殼漁輪2艘投入生產,開創岱山漁輪生產歷史,此前漁輪為木殼。
  • 1982年9月,南峰漁業大隊董阿尺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 1985年11月22日,南峰海上民兵排搶救遇難漁船3艘,漁民18人。次年5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省軍區予以嘉獎,並記集體一等功。
  • 1989年年末,南峰鄉黃官泥岙村率先實行鹽田有償轉讓和實施勞動力優化組合承包方式。次年春,在全縣推廣。
  • 1990年,南峰漁港被農業部列為沿海重要漁港。
  • 1992年,南峰漁業經濟聯合社成立。1993年改稱為南峰經濟合作社,並試行漁業股份合作制。
  • 1994年7月28日,南峰村浙岱漁12142號船,與山外村浙岱漁11594號船于洋面作業時因網具掛破發生糾紛,造成南峰村1名船員死亡。29日,南峰村48艘漁船涌集高亭客運碼頭,致客運航班停航1天,受阻旅客1萬餘人。30日,南峰村200餘名村民聚集縣政府和縣汽車站,並上街遊行要求依法處理。
  • 1995年9月,東海平湖油氣田岱山原油中轉站選址高亭鎮南峰求龍山嘴。1997年1月奠基。1998年10月17日竣工。全部工程包括建造4040米島上輸油管線、5萬立方米儲油灌、2萬噸級原油外輸碼頭和2條油輪專用航道。[5]
  • 2005年6月,南峰社區管理委員會成立。
  • 2006年,小深水自然村因縣城竹嶼新區道路擴建和綠化工程建設而整體拆遷。

參考資料[編輯]

  1. ^ 參見舟山地名網·岱山縣漁農村新型社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县竹屿新区小深水地块房屋拆迁工作已进入尾声. [2010-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3. ^ 岱山南峰三級漁港工程項目建議書獲省發改委批覆[永久失效連結],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網
  4. ^ 參見岱山鹽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永久失效連結],岱山縣政府網,根據浙政辦發[2005]54號文件,我縣的雙峰、岱北、桂花、茶前山、海豐、火箭、搖星、前岸、後岸、青黑等十個鹽場,為省重點保留鹽場。
  5. ^ 摘自岱山大事記[永久失效連結],岱山檔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