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古特提斯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8億年前的地球,深藍色部分為古特提斯洋,其下方為特提斯洋
2.9億年前的地球,時當二疊紀早期,辛梅利亞大陸尚未分裂
2.49億年前的地球,大約二疊紀三疊紀之間,辛梅利亞大陸分裂自盤古大陸南部,特提斯洋形成

古特提斯洋(Paleo-Tethys Ocean)是個史前海洋,存在於古生代三疊紀,位於匈奴地體與岡瓦那大陸之間,位置相當於現今的印度洋南亞地區。

奧陶紀晚期,匈奴地體分裂成為歐匈地體亞匈地體,並自岡瓦那大陸分離,古特提斯洋開始形成。阿瓦隆尼亞大陸也自岡瓦那大陸分離,形成瑞亞克洋

志留紀晚期,華北陸塊華南陸塊自岡瓦納大陸分離,使得原特提斯洋開始縮小,古特提斯洋更為擴張。

泥盆紀,匈奴地體南方出現隱沒帶,古特提斯洋的海洋地殼開始隱沒。岡瓦那大陸往北移動。

石炭紀晚期,華北陸塊與西伯利亞-哈薩克大陸碰撞,原特提斯洋閉合、消失。歐美大陸與歐匈地體開始碰撞,產生阿利根尼造山運動華力西造山運動,瑞亞克洋逐漸消失,古特提斯洋西半部開始閉合。

二疊紀晚期,辛梅利亞大陸土耳其伊朗西藏印度支那)自盤古大陸南部分裂。辛梅利亞大陸與盤古大陸東南部之間形成新的海洋,名為特提斯洋

三疊紀,因為辛梅利亞大陸的北移,古特提斯洋成為狹窄的海道。在侏羅紀早期,古特提斯洋閉合,其海洋地殼侵入至辛梅利亞板塊下方。黑海被認為具有古特提斯洋的海洋地殼殘餘部份。

參考資料

[編輯]
  • Stampfli, G.M.; Raumer, J.F. von; & Borel, G.D.; Feb 2002 Paleozoic evolution of pre-Variscan terranes: from Gondwana to the Variscan collision in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364, p 26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