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
簡稱 | 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 |
---|---|
前身機構 | 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 |
成立時間 | 2016年2月 |
類型 | 非營利、非政府智庫 |
地點 | |
重要人物 | 董事長:游盈隆 |
目標 | 關懷、研究與傳達台灣民意 |
網站 | www |
財團法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英語:Taiwanese Public Opinion Foundation),簡稱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是一個中華民國的非營利組織,由前立法委員簡錫堦成立,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簡志忠是捐助人。台灣民意基金會成立於2016年2月,前身為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1]。
歷史[編輯]
2000年8月31日,前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簡錫堦、圓神出版社創辦人簡志忠、台灣天主教樞機單國璽與佛光山創辦人釋星雲共同發起成立財團法人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簡錫堦擔任執行長。
2007年6月10日,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舉行記者會,提出「和平獨立」與「民主統一」的台海兩岸最大公因數 。簡錫堦說,台灣統獨議題一直都被泛藍與泛綠聯合壟斷發言,獨派要「民主獨立」,統派要「和平統一」;但獨派沒有說明台灣獨立可能帶來的戰爭疑慮,統派無法在兩岸民主進程中作出解釋,藍綠就陷在虛無的統獨意識形態中;因此,他們提出「和平獨立」與「民主統一」的兩岸和平主張,盼走出藍綠思維[2]。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董事范雲表示,當前藍綠的統獨論述是同中求異,「和平獨立」與「民主統一」主張是異中求同,因為和平與民主才是最大公約數,政治的敵友分類也許會因此而不一樣,這是從社會角度找出人民在兩岸政策上新的主導權[3]。
2007年7月11日,簡錫堦發表致台灣獨立運動支持者公開信,「由於政客和媒體的操縱,使得台獨理念被矮化為劃分族群的工具」,「執政黨(民主進步黨)不僅妖魔化中國,也在社會中製造對立,將1947年以後來台的外省人和新加入台灣社會的大陸籍配偶範疇化、標籤化,這絕對不是強調多元、寬容的民主社會所應忍受的」,「失去了理想引導的獨立運動,仍然只會是權力邏輯的殖民俘虜;所以請讓我們一起以國內、國外的和平工程為目標,作為追求獨立的指引」[4]。
2007年10月2日,簡錫堦召集台灣社會福利總盟、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中華民國殘障聯盟、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媒體改造學社、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上班族協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與婦女新知基金會成立公平稅制改革聯盟[5]。
2011年3月10日,簡錫堦召集青年要好野、卡債受害者自救會、台灣當代漂泊協會、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台灣國際醫學聯盟等社運團體共同發起成立反貧困聯盟。
2016年2月,財團法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成立,創立基金新台幣兩百萬元由簡志忠與簡錫堦捐贈。
2016年4月17日,台灣民意基金會舉行成立茶會[1],該會是由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改組而來,簡錫堦為創會董事之一,創會董事長為前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游盈隆。民進黨新潮流系大老邱義仁致詞時說,台灣民意基金會很多董事是企業界朋友,「我實在不知道你們參加這個要幹嘛?無利可圖」;這些人基於使命感投入,願意出錢出力,他覺得敬佩[6]。
2019年6月23日,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宣布從民進黨退黨,退黨聲明抨擊,當民進黨主導《公民投票法》修法廢除「公投綁大選」時,民進黨已經叛離其傳統支持者;同時批評,民進黨籍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讓台灣社會繼續陷入族群撕裂、泛藍泛綠不理性對立的舊時代,無法大步向前[7]。
參考文獻[編輯]
- ^ 1.0 1.1 政治中心. 接民進黨智庫執行長? 邱義仁笑回:已是退休老人. ETtoday新聞雲. 2016-04-17 [2016-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文(臺灣)).
- ^ 李正傑、蘇聖怡、黃敬平. 第三勢力倡跳脫藍綠. 台灣蘋果日報. 2007-06-11 [2014-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8).
- ^ 吳素柔. 走出藍綠 和平基金會倡和平獨立與民主統一. 中央通訊社. 2007-06-10.
- ^ 簡錫堦. 致獨派朋友的公開信──唯有和平,才有真獨立. 苦勞網. 2007-07-11 [2023-04-02] (中文(臺灣)).
-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公平稅制改革聯盟成立記者會. PeoPo公民新聞. 2007-10-18 [2014-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3).
- ^ 呂欣憓. 台灣民意基金會成立 每月發表民意研究. 中央通訊社. 2016-04-17.
- ^ 崔慈悌、趙婉淳、王文郁. 游盈隆退黨 轟小英撕裂台灣. 中國時報. 2019-06-24 [2019-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