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聖加大肋納主教座堂 (赫爾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加大肋納主教座堂
Свя́то-Катери́нинський собо́р
地圖
位置赫爾松
國家/地區烏克蘭
所屬宗派東正教
建築
建築師/公司伊萬·斯塔羅夫
建築風格新古典主義建築
建築年份1781–1786
行政
教區赫爾松教區

聖加大肋納主教座堂 (烏克蘭語Свято-Катериненський собор, 俄語:Свято-Екатерининский собор) 是一座東正教宗教建築,位於烏克蘭赫爾松要塞內。它建於1781-1786年,是新俄羅斯最早的教堂之一。它是一座圓頂砂岩建築,有托斯卡納柱式門廊和嚴重鏽蝕的牆壁。這座教堂供奉的是在位女沙皇的主保聖人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

建築

[編輯]

第五次俄土戰爭後,俄羅斯吞併新俄羅斯,伊凡·甘尼巴爾將軍下令建造了這座教堂。它是為了紀念征服戰爭,充滿象徵意義,表明俄羅斯對拜占庭遺產的主張。[1] 建築師伊萬·斯塔羅夫,曾為格里戈里·亞歷山德羅維奇·波將金工作,施工由鮮為人知的伊萬·西特尼科夫負責[1][2]

1788年12月6日,根據波將金的命令,在奧恰基夫圍城戰中陣亡的士兵的屍體被埋葬在教堂的墓地。[3]

對教堂的最早描述見於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的日記[1]。1790年,波將金王子要求斯塔羅夫仿照聖彼得堡他自己的塔夫利宮改造圓頂。鐘樓建於1800年,但幾年後因地震而拆除[1]。波將金去世後,他和符騰堡的索菲·多蘿西亞的弟弟卡爾·腓特烈·海因里希王子一起被葬在教堂。

教堂的聖像模仿了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內17世紀西班牙藝術家牟利羅的畫作。弗拉基米爾·博羅維科夫斯基可能參與了創作[1]。牆壁上有六個真人大小的使徒和聖徒雕像的複製品,由來自莫斯科的加夫里拉·薩莫拉耶夫創作。

20世紀

[編輯]

俄國革命後,該教堂被改建為無神論博物館。大多數聖像都消失了,只有少數最終被當地一家美術館收藏。[4] 1941年,入侵的德國人重新開放教堂,但在1962年赫魯雪夫的反宗教運動期間再度關閉,建築用作原木儲存設施。建於1806年左右的新古典主義的鐘樓被拆除。直到1991年,俄羅斯東正教才收回土地。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Свято-Екатерининский собор. / Херсон город, Перекопская улица. / Русские Церкви.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8). 
  2. ^ Свято-Екатерининский собор [Cathedral of St. Catherine]. [2022-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俄語). 
  3. ^ Взятие крепости Очаков [Siege of Ochakov]. Schekino Newspaper. 2021-12-17 [2022-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俄語). 
  4. ^ Екатерининский собор [Cathedral of St. Catherine]. Kherson Info. [2022-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