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崔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崔逸(?—496年),原名景雋魏孝文帝元宏賜名,改字景雋[1]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武邑郡太守、平東將軍、定州刺史、饒陽恭侯崔辯的長子,北魏官員。

生平[編輯]

崔逸耿直嚴正有高尚的風操,喜好古代的事物涉獵廣泛,以通曉經學、品德端正而被徵召為中書博士,歷任侍御史主文中散太和十六年(492年),崔逸受到魏孝文帝的命令接待齊武帝蕭賾的使者蕭琛范雲,魏孝文帝給他賜名為。崔逸後擔任員外散騎侍郎,與著作郎韓顯宗[2]參酌商定朝廷的禮儀[3][4],非常受魏孝文帝的賞識。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494年12月26日),魏孝文帝經過比干墓,親自為比干撰寫弔文,崔逸也作為82名隨祭官之一跟隨參與了這次巡視,當時的題名為「員外散騎侍郎、臣博陵郡崔逸」,在所有82名隨祭官中排在第70位[5]。崔逸後升任國子博士。每次有朝廷之事,崔逸常常被魏孝文帝下詔單獨進宮。北魏的國子博士特旨召見,就是從崔逸開始。崔逸後轉任通直散騎常侍廷尉少卿太和二十年(496年),崔逸去世[6][7],朝廷哀傷惋惜,贈予他原本的官職通直散騎常侍、廷尉少卿[8][9]

其他[編輯]

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一月己卯,魏孝文帝說:「我們的國家常常用擊鼓的聲音召集眾人。《周易》說夏至、秋至這兩天,商旅不出門,君王不視察諸侯,以符合陰陽動靜的意義。現在如果照舊鳴鼓召集眾人,不是違背了這種息鼓的規定嗎?」員外郎崔逸說:「臣檢視《周禮》,祭祀之日,擊鼓鳴鑼,八方齊奏,仍然不妨礙陰陽。所以私下認為以鼓聲召集眾人,無妨古義。」[10]

家族[編輯]

祖父母[編輯]

父母[編輯]

兄弟姐妹[編輯]

夫人[編輯]

子女[編輯]

  • 崔徽華,嫁北魏建威將軍、尚書右主客郎中、忠孝惠侯李翼[6]
  • 崔巨倫,北魏代理西兗州刺史、光祿大夫、漁陽縣開國男

通婚關係[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陶, 鈞, 《北魏崔宾媛墓志考释》, 《收藏家》 (06期), 2012年, (06期): 25–34 [2015-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罗新|崔巨伦其人. 澎湃新聞. [202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7). 
  3. ^ 《魏書·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後與員外郎崔逸等參定朝儀。
  4. ^ 《北史·卷四十·列傳第二十八》:後與員外郎崔逸等參定朝儀。
  5. ^ (清)王昶. 《北魏一·孝文弔比干墓文》. 《金石萃编》. 北京: 中國書店. 1985年 (中文(繁體)). 
  6. ^ 6.0 6.1 6.2 沈麗華 朱岩石 汪盈, 《河北赞皇县北魏李翼夫妇墓》, 《考古》 (第12期), 2015年, (第12期): 25–34 [2016-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7. ^ 罗新|崔巨伦其人. 澎湃新聞. [2023-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7). 
  8. ^ 《魏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長子景雋,梗正有高風,好古博涉。以經明行修,徵拜中書博士。歷侍御史、主文中散。受敕接蕭賾使蕭琛、范雲,高祖賜名為逸。後為員外散騎侍郎,與著作郎韓興宗參定朝儀。雅為高祖所知重,遷國子博士,每有公事,逸常被詔獨進。博士特命,自逸始。轉通直散騎常侍、廷尉少卿。卒,朝廷悼惜之,贈以本官。
  9. ^ 《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長子景雋,鯁正有高風,好古博涉,以經明行修,徵拜中書博士。歷侍御史、主文中散。孝文賜名為逸。後為員外散騎侍郎,與著作郎韓興宗參定朝儀。雅為孝文所知重,遷國子博士。每有公事,逸常被詔獨進,博士特命自逸始。轉通直散騎常侍、廷尉少卿,卒。
  10. ^ 《魏書·卷一百八之一·志第十》:又曰:「我國家常聲鼓以集眾。《易》稱二至之日,商旅不行,後不省方,以助微陽、微陰。今若依舊鳴鼓,得無闕寢鼓之義。」員外郎崔逸曰:「臣案周禮,當祭之日,雷鼓雷鞀,八面而作,猶不妨陽。臣竊謂以鼓集眾無妨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