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哈薩克族庫布孜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分類傳統音樂
序號1085
編號項目Ⅱ—155
登錄2011年(第三批)
哈薩克斯坦的庫布孜樂師在演奏庫布孜

庫布孜哈薩克語қобыз, Qobyz; 巴什基爾語ҡумыҙ; 韃靼語кубыз)是哈薩克族等中亞民族傳統樂器,傳說中其創始人為八世紀末的薩滿巫師庫爾庫特,與柯爾克孜人考姆孜相同。古代的庫布孜多用於薩滿教儀式上,金帳汗國後期薩滿信仰漸漸在哈薩克族中淡化,庫布孜也逐漸式微。20世紀50年代開始復興,出現了各種改良版庫布孜,最早的庫布孜只有一條馬尾弦或牛筋弦,琴頸無指板。後來增加弦軸、琴弦和指板,製成兩弦庫布孜,傳統的庫布孜用整塊木料挖制而成,共鳴箱上半部為敞開式,下半部蒙有駱駝羔皮或羊皮,兩側設左一右二三個弦軸,設三條駱駝筋弦。20世紀60年代,伊犁州樂人阿力別克對傳統庫布孜進行改良,琴箱上半部蒙以松木面板,下半部蒙皮改為蟒皮或羊皮,增加指板,琴弦增至四條鋼絲弦,新式庫布孜有兩個八度,音色柔和,可用於獨奏、合奏和伴奏。2011年5月23日,哈薩克族庫布孜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3]

參考來源[編輯]

  1. ^ 譚勇 (編). 西部民族域内胡琴衍变融合录. 民族出版社. 2011.02: 300-301. 
  2. ^ 鍾廷雄 (編). 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4.09: 136-137. 
  3. ^ 哈萨克族库布孜. 中國新疆網. 2014-10-09 [2021-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