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方艙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伯明罕新街火車站的模組整合式臨時建築。

方艙是使用各類堅固材料組合形成的抽取式模組式建築英語Modular building結構,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整合方式構建更大的建築,一般使用標準尺寸,易於整合、拆卸、移動。

軍車解除安裝方艙

「方艙」是中國大陸的工程術語,所指的結構也可稱為模組(module)或預製式(prefabricated)結構。模組建築結構的長處在於靈活性,因此一般採用標準的尺寸規格,其中最常見的規格是標準跨模式貨櫃(貨櫃)(Intermodal container),因此在西方使用模組或預製式的箱式結構建造的裝配式建築(組合屋)一般通稱為「貨櫃◯◯」,例如「貨櫃住宅」(container home)。在現代,模組結構建築是抽取式建築(Portable building)的一種常見型式,由於使用標準尺寸的模組,因此可以使用標準貨櫃卡車和吊車迅速整合和拆卸。現代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模組式建築品牌是「Portakabin」,因此在英語中模組建築也俗稱為「Portacabin」。

軍用方艙

[編輯]
直升機吊運四個方艙

方艙起源於美國。1950年代初,美國在世界上率先開始方艙的研製工作。最初方艙被應用於美軍,方艙都配有載車,機動效能高,根據需求在方艙內部設計相應結構、安裝相關裝置。[1]

德國科隆的彼得·鮑爾(Peter Bauer)工廠主要生產貨車、公共汽車、拖車、方艙及其他城市車輛。1950年代中期起,該廠開始方艙生產,成為歐洲較早的方艙製造商。首個客戶是比利時軍方,在1954年向該廠定購了安在福特G798B3噸全輪驅動卡車上的工作間方艙、空氣調節方艙、影像方艙。同時期,駐紮在德國的美國陸軍也向該廠定購了一批安在福特FK4000底盤上的燃料補給方艙。[2]

方艙裝載飛彈系統

198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二研究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電子工業部4192廠聯合研製成功首台骨架式方艙,開創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行設計並生產方艙的歷史。1988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後勤部下達「軍用通用方艙」論證任務通知後,方艙的製造引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外的關注並獲得快速發展。1990年代起,方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內獲得廣泛應用。[3]

現代的中國大陸把各種標準尺寸的模組式箱式結構都叫做「方艙」。按照是否用於軍事分,可分為軍用方艙、民用方艙。按照特性及功能分,可分為防彈方艙、移動方艙、通訊方艙、監測方艙、醫療方艙、氣象方艙、廂式車廂、特種車廂、保溫車廂、冷藏車廂、貨櫃等。[4]

方艙(模組)醫院

[編輯]
用作電腦斷層掃瞄(CT)的可移動方艙
野外手術系統:手術室在左,手術准備室在右,用時消毒殺菌車、衛生補給車、電源車等伴隨

醫療方艙及由醫療方艙組成的方艙醫院,是方艙的其中一種較為人們熟悉的類型。方艙醫院的發展始於1960年代,當時美軍為適應越南戰爭之需,率先將自給式可運輸野戰醫院(或稱輕便野戰醫院一MuST)投入戰場使用,成為野戰醫院方艙化的開端。1970年代以後,方艙醫院的形式發生多種變化,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研製出採用越野車底盤載運的拖車或半掛拖車式組合單元。1980年代至1990年代,方艙醫院獲得很大發展,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新加坡台灣都研製和採購了方艙醫院。1990年代初中期,隨著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各國軍方對方艙醫院出現新認識,方艙醫院的研發成為熱點。該階段,法國GIAT公司研製的技術互聯方艙醫院被許多北約國家引進。[5]德軍從1990年代起大規模研發醫療方艙系統,形成了滿足不同衛勤保障功能、模組化、系列化的方艙式衛生裝備體系,大幅度提高了野戰條件下的衛勤保障能力。[6]21世紀開始後,方艙醫院的資訊化作業能力獲得提高,機動形式增加,標準化和通用化的程度提升,並在地震救援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獲更多應用。[5]

衛勤方艙內窺

醫療方艙的設計也有許多獨特之處。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醫療方艙為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03年後認為,應該將衛勤保障延伸至前線,並且參考美軍前進外科小組的裝置,將醫療裝置模組化,設計出醫療方艙。其長寬高以20呎國際標準貨櫃為準(6.05米×2.438米×4.438米)。每個方艙負責一個功能,分為醫療(急救、X光)、資源保障(供水、供電)、病房等不同方艙,12個方艙組成一個標準的方艙醫院,佔地規模兩個運動場,展開時間約3小時。每24小時可救治200至300名病人。方艙有過濾空氣等防護功能,有空調,可遮風避雨。醫療方艙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2015年4月尼泊爾地震[7][8]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都曾使用過。[9][10]

在澳大利亞的偏遠內陸地區,模組式醫院被用於保證醫院建築品質(因為模組可在設施較齊全的地方預製),並保證工期進展(在當地整合組裝只需較少的時間)。[11]

另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冀中仁. 追根溯源话方舱. 中國軍轉民: 43-47. doi:10.3969/j.issn.1008-5874.2012.09.012. 
  2. ^ 楊靖 編譯,歐洲早期的方艙製造商,方艙與地面裝置2007年第4期
  3. ^ 董虎軍、馬冬芳、李銀漢,我軍方艙的起源發展與標準制訂,空軍裝備2009年第4期
  4. ^ 2016第五屆中國國際方艙技術與裝置展覽會CSIE,高端裝備發展研究中心,2015-09-01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9-19.
  5. ^ 5.0 5.1 孫景工、譚樹林、張曉峰,外軍方艙醫院的發展現狀及對我軍的啟示,醫療衛生裝備2011,32(9):75-77
  6. ^ 李瑞興、陳征宇,德軍醫療方艙系統,醫療衛生裝備2006(5)
  7. ^ Wang, Jun; Ding, Hui; Lv, Qi; Chen, Jin-hong; Sun, Yan-feng; Fan, Hao-jun; Liu, Qiu-ling. 2015 Nepal Earthquake: Analysis of Child Rescue and Treatment by a Field Hospital. 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2016-10, 10 (5). ISSN 1935-7893. doi:10.1017/dmp.2016.22 (英語). 
  8. ^ 文川, 田繼東; WEN Chuan, TIAN Ji-Dong. 武汉方舱医院防控冠状病毒病的意义和临床体会. 中國當代兒科雜誌. [2023-12-08]. ISSN 1008-8830. PMC 7389389可免費查閱. PMID 32434632. doi:10.7499/j.issn.1008-8830.2003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8) (中文(中國大陸)). 
  9. ^ 林維安,對共軍醫療方艙運用於登島作戰之研析,聯合後勤季刊2012年2月28期,第75-94頁
  10. ^ 武汉“方舱医院”扩容至11家万余床位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1-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6). 
  11. ^ Modular Hospital delivered to the Australian Outback - Conrad Gargett. www.conradgargett.com.au. 2018-07-16 [2021-04-29] (美國英語).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