昃臣
昃臣爵士 Sir Thomas Jackson | |
---|---|
出生 | 1841年6月4日 愛爾蘭利特里姆郡卡里加侖 |
逝世 | 1915年12月21日 英格蘭倫敦 | (74歲)
職業 | 銀行家 |
主要公職 | |
---|---|
|
昃臣爵士,Bt(Sir Thomas Jackson,1841年6月4日—1915年12月21日),英國19世紀末銀行家,曾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大班,為該銀行業務發展立下基石。
昃臣爵士曾於1884年至1886年出任定例局非官守議員。現時香港終審法院大樓及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對出的皇后像廣場,放有一座昃臣爵士銅像,以作紀念。
生平
[編輯]早年生涯
[編輯]昃臣在1841年6月4日出生於愛爾蘭的利特里姆郡卡里加侖(Carrigallen)。祖上幾代在克羅麥里(Crossmaglen)阿爾馬鎮(Armagh town)以南的鄂格(Urker)擁有一座家族宅第和一片農場,而那裡也是昃臣童年時的居所。昃臣的家族信奉長老教會,他的父親名叫大衛·昃臣(David Jackson,1814年2月4日-1899年11月11日),在當地任職教師,而母親則名叫伊萊扎·奧利弗(Eliza Oliver,c.1814年-c.1903年)。
昃臣早年入讀位於都柏林市郊卡索諾科(Castleknock)的摩根學校(Morgan School),後來在1860年投身銀行業,加入愛爾蘭銀行的貝爾法斯特分行,到1864年,昃臣接受了一份為期3年的差事,就是受僱於呵加剌銀行(Agra & Masterman's Bank Ltd),前往位於遠東的分行任職文員。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編輯]昃臣抵達香港以後在呵加喇馬士打文銀行工作,可是不久在1866年,該銀行卻因為全球性金融風暴倒閉。於是昃臣在1866年8月6日轉職到以香港為基地,新創設於1865年3月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昃臣在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受到了重用,在第一年,他先被派到漢口擔任代理人,不久又轉到上海分行出任會計員。在上海工作了4年後,昃臣獲公司改派到日本橫濱出任分行經理。橫濱在1861年只居住了約50名英國人,而他上任經理的時候,亦只有約400名僑民居於當地。在橫濱工作了兩年後,公司又在1872年提議讓他到上海分行出任經理。雖然上海分行經理是一份條件優厚的要職,但由於昃臣認為橫濱分行仍需要他而加以拒絕。在橫濱工作期間,滙豐又在大阪增設分行,以配合在當地新開辦鑄幣廠。昃臣於是藉此機會向當地的商人發售債券,又著力和鑄幣廠建立友好的關係。
在1874年,昃臣不再於橫濱分行任職。到1876年,他獲委任為總行的代理經理,一年後正式出任司理,這時他才年僅36歲,可見公司對他的辦事能力極為重視。其實,昃臣上任代理經理的時候,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正受經濟不景等因素所困擾,銀行的淨收入亦僅約100萬元。為了解決銀行不景氣的問題,他於1877年在新加坡開設了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分行。新加坡自從蘇伊士運河在1869年開通以後,成為了一大貿易樞紐,所以在那裡開設分行為銀行帶來了很大收益。在1884年至1886年,昃臣在香港總商會會員互選下,以滙豐銀行代表的身份當選定例局非官守議員,備受重視。
另一方面,昃臣任內又主動改變以往和渣甸洋行的競爭關係,極力與之建立夥伴關係,以一同合作。為此,昃臣主動邀請渣甸的大班加入滙豐的董事局出任董事。到後來,當清廷和英國合作與建九廣鐵路的時候,渣甸就負責承建,而滙豐則負責提供財政支援。兩者的合作為滙豐帶來很大的利益,甚至有充足的資金去籌建新的總部大樓。
在貨幣政策上,由於清朝當時是以白銀作為貿易貨幣,因此昃臣選擇以極大量的白銀作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儲備。然後以龐大的儲備進行各種的借貸服務。由於他的其他對手都沒有如此豐厚的白銀儲備,所以難以進行競爭。到後來,清廷為了防範俄羅斯和日本,積極推動洋務運動。但建設現代化的軍事需要大筆金錢,於是清廷亦選擇向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借貸。清廷對滙豐的倚賴,某程度上造就了中英在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予英國99年。到昃臣擔任司理的晚期,又決定改以英鎊作為貿易貨幣,從而鞏固了港元的實力。
綜合而言,昃臣主掌滙豐的時候,富策略性地儲備白銀,從而使業務大幅增長,結果使他得到了「幸運昃臣」(Lucky Jackson)的稱號。不過,其實昃臣的管治原則也是算審慎的,他任內新設分行的增長率不算高,而管理開支也相較於其他銀行為低。
晚年
[編輯]昃臣爵士於1902年5月退休,滙豐為答謝他多年貢獻,特別向他發放高達100,000英鎊的酬金,並且委任他為公司於倫敦的委員會主席,年薪為1,500英鎊。這些酬勞水平相等於英屬印度下,一個邦總督的薪酬。
昃臣爵士晚年退居於英格蘭艾塞克斯郡的斯坦斯特宅第(Stansted House),但仍時常探望愛爾蘭的家鄉。他最後在1915年12月21日卒於倫敦慈愛教堂街(Gracechurch Street)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辦事處內,享年74歲,遺體隨後在12月24日在艾塞克斯郡斯坦斯特落葬。
家庭
[編輯]昃臣在1871年9月19日於橫濱迎娶阿米莉亞·莉迪亞·戴爾(Amelia Lydia Dare,c.1851年-1944年4月10日)。戴爾是英格蘭多塞特人士,父親在皇家海軍供職。昃臣和阿米莉亞共有9名子女,分別是:
- 凱思林·麥卡拉·昃臣(Kathleen McCullagh Jackson,1872年7月7日-1959年6月2日,已婚)
- 伊迪絲·布雷德福·昃臣(Edith Bradford Jackson,1873年-1874年9月7日)
- 艾米·奧列弗·昃臣(Amy Oliver Jackson,1874年5月27日-c.1962年,已婚)
- 托馬斯·戴爾·昃臣(Thomas Dare Jackson,1876年6月14日-1954年2月7日,已婚)
- 伯翠斯·米妮·舒莉芙·昃臣(Beatrice Minnie Shrieve Jackson,1879年12月19日-不早於1952年,已婚)
- 喬治·朱利斯·昃臣(George Julius Jackson,1883年6月4日-1956年2月21日,已婚)
- 桃樂絲·聖菲利克斯·昃臣(Dorothy St. Felix Jackson,1887年7月26日-c.1964年)
- 華特·大衛·羅素·昃臣(Walter David Russell,1890年3月8日-1956年12月15日,已婚)
- 克勞德·斯圖亞特·昃臣(Claude Stewart Jackson,1892年1月30日-1917年10月9日,已婚)
榮譽
[編輯]以他命名的事物
[編輯]- 昃臣道,位於香港島中環香港會所大廈的西邊門之前,北段是香港終審法院大樓的停車場及入口。
- 昃臣銅像,位於中環的滙豐總行大廈正門前的皇后像廣場。銅像於1906年2月24日豎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被日軍奪取,運往橫濱,並準備將之熔掉。幸好銅像最後因日本投降而倖免於難,獲運回香港。現今該像是皇后像廣場內唯一仍擺放的銅像。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The Silver Bowl,Sharon Oddie Brown,2003年。
- JACKSON of Stansted,Essex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eigh Rayment's Peerage Page。
- The HSBC Group - A brief Histo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HSBC,2004年2月。(PDF格式)
外部連結
[編輯]前任者: 新創設 |
艾塞克斯郡斯坦斯特的昃臣從男爵 1902年–1915年 |
繼任者: 托馬斯·戴爾·昃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