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望果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望果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西藏自治區
分類民俗
序號1358
編號項目Ⅹ-145
登錄2014年

望果節藏語འོང་སྐོར威利轉寫'ong skor,「望」藏語འོང་ཁ威利轉寫'ong kha,意為「田野」、「田地」;「果」藏語སྐོར威利轉寫skor,意為「轉圈」、「巡遊」;「望果」意為巡遊田野。)是藏族農業區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七月中的某一天舉行(一般由寺院的喇嘛根據各地莊稼的成熟期,來定)。藏族地區的人們在田野間祈禱佛菩薩保佑此年能順利收割、獲得豐收。

望果節的起源

[編輯]

西藏各地區地理條件差異巨大,不同地區的望果節舉行的日期也不盡相同。

根據《苯教歷算法》中的記載:望果節的風俗形成於公元一、二世紀布德貢傑贊普時期。當時,西藏山南雅礱地區的雅礱部落已開始播種、修渠灌田,發展農業。為祈禱豐收,苯教的信徒們在收割前,繞轉田地,求神賜福。後來逐漸演變成內容豐富的、群眾性的祈福和娛樂的節日。

望果節的舉行

[編輯]

望果節舉行的日子,當地僧俗早早來到比較開闊的空地,空地中央插有掛著青棵穗和豌豆株旗幟的樹枝,樹旁堆起火桑台。到了當日上午10點左右,音樂四起。參加活動的隊伍整齊地排列好。由一名德高望重的喇嘛乘坐馬上,指揮整個活動。他左手捧香壺,右手端盛有青稞酒的酒杯,口誦經文,將酒灑向三界。
有五名武士打扮的男子,分別手持火槍、刀、嗩吶和小號,隨著法號的奏鳴跳神,口中發出吶喊聲。這時轉田的隊伍排成圓形繞火桑台三周,之後,隨著跳神者的兩聲槍響,轉田活動就正式開始了。

轉田的隊伍由壯年男子組成,身著武士服裝,抬出當地的佛像,到各處田地巡遊。轉田回來後演變成賽馬和射箭的競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