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溫內斯王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格溫內斯王國
Teyrnas Gwynedd
401年—1216年
格溫內斯
國旗
格溫內斯
國徽
國歌:Unbennaeth Prydain英語Unbennaeth Prydain
《布立吞的君主》[1][2][3]
威爾斯諸國圖
威爾斯諸國圖
首都切斯特 (?)
Deganwy (6世紀)[4]
Llanfaes (9世紀)[5]
阿伯弗勞(9–13世紀)[6][7]
盧德蘭 (11世紀)[8]
Abergwyngregyn (12–13世紀)[9]
常用語言威爾斯語拉丁語[10][a][b]
宗教凱爾特基督教[11]
政府君主制[12]
• 401–440
庫內達英語Cunedda(首位)
• 520–547
Maelgwn Gwynedd
• 625–634
Cadwallon ap Cadfan
• 625–634
羅德里大帝英語Rhodri ap Merfyn
• 1081–1137
Gruffudd ap Cynan
• 1137–1170
Owain Gwynedd
• 1195–1240
盧埃林大帝
• 1253–1282
盧埃林·阿頗·格魯菲德
• 1282–1283
達菲德·阿頗·格魯菲德英語Dafydd ap Gruffydd(末位)
歷史時期中世紀
• 建立
401年
• 成為威爾斯公國
1216年10月3日
貨幣ceiniog cyfreith
ceiniog cwta[1]
前身
繼承
不列顛省
威爾斯公國 (1216–1542)
今屬於 英國
^ In Latin, Gwynedd was often referred to in official medieval charters and acts of the 13th century as Principatus Norwallia (Principality of North Wales).

格溫內斯王國(英語:Kingdom of Gwynedd;拉丁語:Venedotia或Norwallia;威爾斯語:Guynet),一譯圭內斯王國,是公元五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侵略不列顛期間,布立吞人建立的羅馬帝國繼承國之一。該國占據威爾斯西北部。

格溫內斯王國是不列顛歷史上重要的王國,其國王於被內憂外患所削弱之前享有「布立吞人之王英語King of the Britons」的尊號。

公元1216年,格溫內斯王國的羅埃林大王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諾曼王朝)達成協議,撤銷威爾斯地區各個王國的稱制,統一成威爾斯公國英語Principality of Wales並由自己統治。1285年,愛德華一世入侵並征服威爾斯,威爾斯名存實亡。

註解[編輯]

  1. ^ 古威爾斯語(直到12世紀)
    中古威爾斯語(12th–14世紀)
  2. ^ 不列顛拉丁語被使用至8世紀
    此後中世紀拉丁語僅被用於法律和宗教目的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Wade-Evans, Arthur. Welsh Medieval Law. Oxford Univ., 1909. Retrieved 1 February 2013.
  2. ^ Bradley, A.G. Owen Glyndwr and the Last Struggle for Welsh Independence. New York city: G. P. Putnam's Sons. 1 February 2013.  已忽略未知參數|orig-date= (幫助)
  3. ^ Jenkins, John. Poetry of Wales. archive.org. London: Houlston & Sons. 1 February 2013.  已忽略未知參數|orig-date= (幫助)
  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deganwy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Lloyd 1911,第232頁.
  6. ^ Davies 1994.
  7. ^ Llwyd 1832,第112–113頁.
  8. ^ Lloyd 1911.
  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woodbury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Bell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1. ^ Archpriest Vladislav Tsypin. THE CHURCH IN SEVENTH CENTURY CELTIC BRITAIN. orthochristian.com. [202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0). 
  12. ^ THE KINGDOM OF GWYNEDD. ardal-wales.co.uk. [202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