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梁覽
太尉兼太傅
國家北魏西魏
主君魏孝文帝元宏魏宣武帝元恪魏文帝元寶炬
姓名梁覽
景睿
職官歷涼、河二州刺史,封安德縣侯
永安中,詔大鴻臚琅琊王皓策授世為河州刺史
永熙中,改封郡公
大統二年,晉升太尉
大統四年,加太傅
勛官太尉開府儀同三司
散階太傅
位階正一品
封爵安德縣侯、郡公
籍貫金城
逝世西魏大統四年(538年)
長安

梁覽(?—538年),字景叡金城郡(今甘肅省蘭州市西北)人,北魏、西魏官員。

生平[編輯]

梁覽的先祖出自安定郡,避難逃到西羌,世代擔任羌族部落酋長。梁覽的曾祖梁穆獻出枹罕城歸附吐谷渾,後又歸附北魏,封臨洮公。祖父梁顥擔任尚書,封南安公。父親梁釗是河華二州刺史,封新陽縣伯[1]

梁覽家族世代豪富,資產累計千金。孝昌初年,秦州莫折念生胡琛等人反叛,梁覽散家財招募士兵,得到三千人,鎮守河州。梁覽又跟隨中央軍平定叛軍,歷任涼州、河州二州刺史,封安德縣侯。梁覽擔任本州刺史,大力製造武器,兵強馬壯。吐谷渾因為害怕不敢出來,都說:「梁公在此,不可貿然行事」。永安年間,魏孝莊帝下詔大鴻臚琅邪人王皓寫文書策命梁覽世代擔任河州刺史。永熙年間,梁覽改封為郡公。永熙二年三月戊申(533年4月29日),使持節、都督河渭部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世襲河州刺史梁覽加儀同三司[2]大統元年(535年)十二月,梁覽升任太尉[3][4]。次年,梁覽的堂弟梁仚定反叛,準備謀害梁覽,梁覽與他多次作戰不能打敗他,西魏中央軍到達後,才擊敗梁仚定。大統三年(537年)六月,梁覽升任太傅[5][6]

大統四年(538年)八月,西魏和東魏展開河橋之戰,西魏戰敗,當時梁覽因病留在長安,趙青雀在長安北城起兵反叛,梁覽充當了為趙青雀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事情平息後,梁覽被殺[7][8][9][10]

其他[編輯]

李順興曾經前往太傅梁覽家中庭院睡覺,把布衫倒蓋在身上。後來梁覽與趙青雀反叛,派使者與東魏聯繫,事情洩露被殺,梁覽死的時候衣服倒蓋,和李順興在梁覽家中倒蓋的樣子相同[11][12]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49》,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梁覽字景叡,金城人也。其先出自安定,避難走西羌,世為部落酋帥。曾祖穆,以枹罕城歸吐谷渾,後又歸魏,封臨洮公。祖顥,為尚書,封南安公。父釗,河華二州刺史,封新陽縣伯。
  2. ^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戊申,以使持節、都督河渭部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世襲河州刺史梁景睿為儀同三司。
  3.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十二月,以太尉念賢為太傅,以河州刺史梁景睿為太尉。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十二月,甲午,東魏文武官量事給祿。魏以念賢為太傅,河州刺史梁景睿為太尉。
  5.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覽家世豪富,貲累千金。孝昌初,秦州莫折念生、胡琛等反,散財招募,有三千人,鎮河州。從大軍平賊,歷涼、河二州刺史,封安德縣侯。覽既為本州刺史,盛修甲仗,人馬精銳。吐谷渾憚不敢出,皆曰:「梁公在,未可行也。」永安中,詔大鴻臚琅邪王皓就策授世為河州刺史。永熙中,改封郡公。大統二年,加太尉。其年,覽從弟仚定反,欲圖覽,覽與數戰未能平,王師至,始破之。四年,遷太傅。
  6.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六月,以司空、扶風王孚為太保,以太尉梁景睿為太傅,以司徒、廣平王贊為太尉,以開府儀同三司王盟為司空。
  7. ^ 《魏書·卷一百五之四·志第四》:是月,西帝太傅梁景叡據長安反,關中大震,尋皆伏誅。
  8.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及河橋之役,王師敗,時病留長安,趙青雀反北城,覽為之謀主。事平,乃見殺。
  9. ^ 《周書·卷二·帝紀第二》:太傅梁景睿先以疾留長安,遂與青雀通謀,至是亦伏誅。
  10.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太傅梁景睿先以疾留長安,遂與青雀通謀。至是亦伏誅,關中乃定。
  11. ^ 《北史·卷八十九·列傳第七十七》:又無何,至太傅梁覽家庭中臥,以布衫倒覆身上。後覽於趙崔反,通使東魏,事泄被誅,覽以衣倒覆,果如順興之形。
  12. ^ 《北史校勘記·卷八十九·列傳第七十七·一一》:後覽於趙雀反 諸本「雀」作「崔」。按本書卷四九梁覽傳、卷九周文帝紀(大統四年)並作「趙青雀」。「崔」乃「雀」之訛,今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