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毛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毛遐(?—?),字鴻遠北地郡三原縣(今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人,北魏、西魏官員,封宜君縣開國公[1]

生平[編輯]

毛遐家族世代為部落酋長,曾祖毛天愛在魏太武帝拓跋燾時期出任定州刺史,封始昌子,爵位傳承到毛遐,四代沒有斷絕[2]

正光年間,蕭寶夤為大都督討伐關中各處叛軍,咸陽郡太守韋邃當時為都督,以毛遐為都督府長史。蕭寶夤戰敗退回長安,三輔地區騷亂。毛遐因此辭別韋邃回到北地郡,與弟弟毛鴻賓聚集鄉里的豪傑之士,向著東西討伐,氐族羌族許多人投奔他們,共同推舉毛鴻賓為盟主。不久叛軍主帥宿勤買奴在北地郡自號京兆王,毛遐假裝向他投降,而與毛鴻賓進攻他的軍營。叛軍自相殘殺,毛遐派兵追擊,宿勤買奴的七個軍營被平定[3]

後來蕭寶夤準備反叛,毛遐知道後寄書信給毛鴻賓,求取馬匹準備迎戰,又在馬祗柵建立旗鼓以抵禦蕭寶夤,進攻蕭寶夤的部將盧祖遷將他俘虜[4]。蕭寶夤當天在南郊祭天,自稱皇帝,禮儀還沒結束就宣告失敗,蕭寶夤害怕,口發乾臉變色,無暇顧及軍隊,他的軍隊全部大亂後返回[5]。皇帝詔令毛遐出任豳州刺史[6],進爵為伯。毛遐又擊敗蕭寶夤的部將侯終德[7][8]。蕭寶夤知道內外情況發生變化,輕裝帶領十多個騎兵逃到巴中。毛遐與弟弟毛鴻賓都立下大功,魏孝明帝元詡詔令說:「改三原縣為建忠郡,表彰毛遐兄弟的功勞。」[9]當年冬天,万俟丑奴攻克秦州魏孝莊帝元子攸詔令毛遐兼任尚書,二州行台。永熙三年(534年),魏孝武帝元修西入關中,敕令宇文泰設置兩名尚書,分管機要事務,毛遐和周惠達開始擔任這兩個職務。此時,長安政權剛剛創立,兩人積攢糧食儲備起來,製造各種器械,精選士兵戰馬,整個朝廷都依靠他們[10]。毛遐升任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去世[11]

毛遐年輕時好行俠義,有智謀。他家世代為豪強大族,資產上億,一些生活貧困的士人,大多得到毛遐的賑濟。已故中書郎檀翥、尚書郎公孫范等人,經常依附於毛遐。毛遐自己卻只是吃粗糧穿破衣。毛遐去世的時候,同鄉參加他的葬禮,都為他感到痛惜[12]

其他[編輯]

毛遐雖然很早就自立名聲,但仍在弟弟毛鴻賓之下。關中叛軍起兵時,毛鴻賓經常與毛遐一個防守一個作戰。毛鴻賓後來出任岐州刺史、散騎常侍、開國縣侯。毛遐笑著對毛鴻賓說:「抗擊賊人的功勞,我不在你之後,至於得到賞賜,你卻在我前面,這是因為在用仁德幫助別人的方面,我不如你的緣故。」[13]

造像記[編輯]

毛遐曾於大統元年二月某日在沮河旁造像,落款為「大行台、尚書、北雍州刺史、宜君縣開國公毛遐。」[1]

家庭[編輯]

兄弟姐妹[編輯]

  • 毛鴻賓,西魏潼關大都督、開國縣侯
  • 毛鴻顯,西魏廣州刺史、開國縣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49》,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毛遠明校注.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 第7册》. 北京: 線裝書局. 2008年12月: 161–162. ISBN 7-80106-947-1 (中文(繁體)). 
  2.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毛遐字鴻遠,北地三原人也。世為酋帥。曾祖天愛,太武時,至定州刺史、始昌子。傳至遐,四世不絕。
  3.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正光中,蕭寶夤為大都督,討關中諸賊,咸陽太守韋邃時為都督,以遐為都督府長史。寶夤敗還長安,三輔騷擾。遐因辭邃還北地,與弟鴻賓聚鄉曲豪傑,遂東西略地,氐、羌多赴之,共推鴻賓為盟主。既而賊帥宿勤買奴自號京兆王於北地,遐詐降之,而與鴻賓攻其壁。賊自相斫射,縱兵追擊,七柵皆平。
  4. ^ 《魏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時北地人毛鴻賓與其兄遐糾率鄉義,將討寶夤。寶夤遣其大將軍盧祖遷等擊遐,為遐所殺。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一》:甲寅,寶寅自稱齊帝,改元隆緒,赦其所部,署百官。都督長史毛遐,鴻賓之兄也,與鴻賓帥氐、羌起兵於馬祗柵以拒寶寅,寶寅遣大將軍盧祖遷擊之,為遐所殺。
  6. ^ 《北史校勘記·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一九》:授遐南豳州刺史 諸本「豳」作「幽」。錢氏考異卷三九云:「『幽』當作『豳』。」按魏書卷五九蕭寶夤傳,言寶夤於孝昌三年四月曾授雍、岐、涇、南豳四州諸軍事。隋書地理志上北地郡注云:「後魏置豳州。」又於新平縣下注云:「舊曰白土,西魏置豳州。」楊守敬隋書地理志考證卷一引太平寰宇記、魏書楊椿傳、蕭寶夤傳,以為白土之豳州,即南豳州,不始置於西魏。毛遐所授之州,即此地。錢說是,今據改。
  7. ^ 《北史·卷二十九·列傳第十七》:時北地毛鴻賓與其兄遐糾率鄉義,將討寶夤。寶夤遣其將侯終德往攻遐。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蕭寶寅遣其將侯終德擊毛遐。會郭子恢等屢為魏軍所敗,終德因其勢挫,還軍襲寶寅,至白門,寶寅始覺,丁丑,與終德戰,敗,攜其妻南陽公主及其少子帥麾下百餘騎自後門出,奔万俟丑奴。
  9. ^ 《太平寰宇記·卷三十》:又按《北魏書》:毛遐,洪賓兄也。亦有功於魏,故肅宗詔曰:「改三原縣為建忠郡,以其兄弟功也。」
  1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別置二尚書,分掌機事,以行台尚書毛遐、周惠達為之。時軍國草創,二人積糧儲,治器械,簡士馬,魏朝賴之。
  11.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後寶夤構逆謀,遐知之,乃寄書與鴻賓,索馬迎接,復於馬祗柵建旗鼓以拒寶夤,攻其將盧祖遷禽之。寶夤以是日拜南郊,竊號,禮未畢而告敗,寶夤懼,口乾色變,不遑部伍,人皆亂還。詔授遐南豳州刺史,進爵為伯。遐又攻破其將侯終德。寶夤知內外勢異,輕將十數騎走巴中。冬,万俟丑奴陷秦州,詔以遐兼尚書,二州行台。孝武帝入關,敕周文帝置二尚書,分掌機事,遐與周惠達始為之。稍遷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卒。
  12.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遐少任俠,有智謀。世為豪右,貲產巨億,士流貧乏者,多被賑贍。故中書郎檀翥、尚書郎公孫范等,常依託之。至於自供衣食,粗弊而己。死之日,鄉黨赴葬,咸共痛惜。
  13.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遐雖雲早立,而名出其下。及賊起,鄉里推為盟主,常與遐一守一戰。後拜岐州刺史、散騎常侍、開國縣侯。遐笑謂鴻賓曰:「擊賊之功,吾不居汝後,至於受賞,汝在吾前,當以德濟物,不及汝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