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弗萊·阿普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漢弗萊·阿普比 爵士
GCB KBE MVO MA (Oxon)
奈傑爾·霍桑飾演的漢弗萊·阿普比爵士
首次登場「透明政府」
最後登場「複雜之網」
飾演奈傑爾·霍桑 (經典版)
亨利·古德曼 (2013 新版)
角色設定資料
國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職業行政部常任秘書 內閣秘書
頭銜爵士
配偶阿普比夫人
信仰英國國教

漢弗萊·阿普比爵士,GCBKBEMVO(英語:Sir Humphrey Appleby),是英國廣播公司於1980年代播出的政治喜劇《是,大臣》及其後續劇集《是,首相》中的虛構人物。初代影視劇形象由英國演員奈傑爾·霍桑飾演,舞台劇及2013年新版電視劇由亨利·古德曼飾演。在電視劇中,漢弗萊·阿普比的角色先為英國行政部常任秘書[註 1];在《是,大臣》最後一集 「派對遊戲」隨就職新任首相的吉姆·哈克晉升內閣秘書(這也在劇中被戲稱「英國內閣中最有權力的職位」)。奈傑爾·霍桑對該角色的演繹詮釋使其在1981、1982、1986和1987年四度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輕娛樂表演獎[1]

生平[編輯]

漢弗萊爵士早年於英國牛津大學貝利學院攻讀古典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在皇家陸軍文教隊服兵役後,入英國文官隊伍。他先後從1950年到1956年擔任地區合同官員,並在蘇格蘭行政廳擔任助理秘書。於1964年進入新成立的行政部(全稱行政事務部)擔任常任秘書,直到晉升內閣首席秘書。在《是,大臣》「國是訪問」一集中,漢弗萊爵士授勳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他母校院長曾對他評價道:「他(漢弗萊)聰明過了頭」「自以為是」。

關於漢弗萊的私人生活,《是,大臣》和《是,首相》的小說作者之一的喬納森·林恩曾形容到:「我們認為漢弗萊爵士應住在黑斯爾米爾,育有一子一女,分別住在溫徹斯特貝德萊斯。他的夫人是一位睿智的女性,總為教會活動做做蛋糕,遛家中的鬥牛犬。漢弗萊的愛好是讀書(尤其是人物列傳)或聽古典樂,偶爾會去國家劇院皇家歌劇院,他也是那兩所劇院的董事會成員。在假期期間,他可能會在湖區散步,也從利明通出海旅行。總的來說,他和他養的鬥牛犬的關係比家人溫馨的多」[2]

《是,大臣》系列小說於1981年出版,書中虛構出版日期為2017年。自稱「本書編輯」的林恩和傑伊在序言中描寫到「漢弗萊爵士雖年事已高,卻絲毫未影響他語言的流暢性。他們亦同漢弗萊爵士有過「幾番交談」,但已顯現出他的精神狀態已十分糟糕,這使他年輕時的「僅僅是聽起來像過度陳述的廢話」過渡到「實際上就是過度陳述的廢話」[3]在小說第三卷序言則交代唐寧街十號眾人的最終結局,點出漢弗萊爵士晚年於聖丁普娜療養院接受治療並度過餘生。[4]在最後一卷則表明漢弗萊爵士已去世,作者同時感謝其遺孀的合作。漢弗萊爵士舊版演員奈吉爾·霍桑於2001年離世。[5]

人物特色[編輯]

漢弗萊爵士是「混淆視聽及擅長操縱言語的大師」,他經常發表冗長的言論迷惑聽眾並使其感到疲勞,以試圖繞過真正的意涵;其中一個例子是第二季第三集《死亡名單》中的對吉姆·哈克說的暗示:

「鑑於您模稜兩可的職責範圍,且您的影響在這次政治進程中的核心審議及決策中可說是邊緣和外圍性質的,因此他們將有理由調整他們行動的優先次序,以致從他們近期待辦事項中,刪除抹除您此項。」[註 2][6]

這是在暗示吉姆·哈克就算真的有恐怖組織也不會對其進行暗殺行為,因為他們認為吉姆·哈克的政治地位及其影響力根本不重要。

他在劇中代表了英國的文官體系,也厭惡一切試圖改變現狀的政策或行為。同時為維護他身為公務員的利益,他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使用過度陳述的技術用語試圖迷惑上司,不說真話的同時不說假話,而是選擇隱瞞;比如將重要文壓制報告堆底部;任命年邁且無能但有利益關係的盟友進入公正委員會以商討公務員加薪事宜;用繁文縟節阻礙吉姆·哈克的政策,有時也會撒謊。

然而,由於他根深蒂固地將自身的語言天賦作為混肴視聽及阻撓的工具,以至於有時無法與他達成有效且清楚的對話(儘管他也真誠地希望別人知道其想表達的意思)。雖然他看起來是不想改變現狀的典型代表,但他是真正相信公務員的制度是保障英國普通百姓需求的堅定基石,也是「最有資格管理國家的機構」。不過對此在劇中有個笑話是,漢弗萊作為受過英國最高學府教育的高級公務員,其事實上與「英國普通百姓」的生活相當脫節(如他回答不出黃油的日常價格),且他關於制度「對英國有益」的唯一判斷標準就是對公務員是否有益;另方面,他的上司吉姆·哈克首相則是把「對英國有益」的事物視作對其政黨及選票有利的標準。對此,他與首相經常發生衝突。

漢弗萊爵士仍然認為女性應是要更為公平的性別,故為展現其身為英國紳士的修養經常以「我親愛的女士/小姐」稱呼她們。他同哈克一樣在下班時熱衷享受生活,比如劇中就很常有他在喝雪莉酒或在高級餐廳用餐的橋段。他在公務員處事方面師承前任內閣秘書阿諾德·羅賓遜爵士。他也是英國國家劇院的董事之一,也很長參與皇家歌劇院的許多活動。他的業餘興趣也包括板球、藝術和戲劇。

漢弗萊因身為公務員身份的工作,通常是平穩、冷靜的,但也由於他習慣只在政府和公務員體制內工作,這致使每當有意外發生在他身上時(如哈克曾責成他與一個兇猛的英國地方議員談判),他都會不知所措。有幾次他只能緊張地說出陳詞濫調。不過對此他通常會很快振作,並嘗試將事情推回正軌。在《是,首相》宣傳媒體採訪中,漢弗萊的扮演者奈傑爾·霍桑對這人物評價到:「他當然是個瘋子,對於自己的工作很執著,也熱衷於行使任何手段來控制局面。」[7]

人物關係[編輯]

在劇集中,漢弗萊常與首相吉姆·哈克保持著一種貌合神離的關係。事實上每當哈克推行新政策時,漢弗萊都會以虛假性陳述在內的方式阻止哈克——有時包括「勒索」。他也利用哈克身為政客對違背民心事物的恐懼以將他不贊成的提案描述為「十分絕妙的」或「重大的改革」。[8]

相較於同哈克之間的明爭暗鬥,他和下屬(同時也是哈克的首席私人秘書)伯納·伍利關係稍顯友好。然而當伯納選擇效忠他的首相,從而對漢弗萊爵士造成阻礙時,他也會以伯納的工作前景威脅;比如他曾對伯納說到:「伯納,鐵打的公務員,流水的首相。若你真的有思考自身的前景的話,最好想想該站在誰的一邊」。另一方面,他也會在伯納犯錯時為其辯護,並向伯納分析政治事務的實質情況。他與阿諾德·羅賓遜爵士關係親密。阿諾德在《是,大臣》任職內閣秘書,在其退休後漢弗萊經常向這位前輩請教。漢弗萊已婚,但其妻子的戲份不大且只在《是,大臣》中出現過一次。

現實影響[編輯]

奈吉爾·霍桑對漢弗萊·阿普比的演繹詮釋,使此角色已成功地成為現實公眾對公務員的刻板印象之一。比如在描述公務員時,有時會使用「如漢弗萊爵士一般的」這類短語。政治諷刺雜誌《私家偵探》曾使用「The」的英文定冠詞來指代該雜誌所認為公務員體系中有類似性格者[註 3]:比如「某地鄉村事務局現任漢弗萊爵士是約翰·史密斯」之類。與之相對的概念是「霍勒斯爵士」,即英國前首相內維爾·張伯倫身邊的事務官,通常指代「擁有宏偉理想的公務員」。[9]

在2007年英國第四台舉辦的關於「世界上最偉大的喜劇人物」的投票中,漢弗萊位居第25名;同樣,在該台舉辦的「世界上最偉大的電視人物」的票選中列為第31位。[10]奈傑爾·霍桑在2002年因病逝世後,《渥太華公民報》曾為其撰寫社論訃告,標題為《不,大臣》。該社論節選如下:

英文原文:

「It is sadly that we report on Sir Nigel Hawthorne, elsewhere referred to as Sir Humphrey Appleby. While it would be premature to commit ourselves to a definitive position on his merits or even his existence, a committee is being struck to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of a decision, in the fullness of time, to regret his passing, if any.」

漢文翻譯:

「本社報導了奈傑爾·霍桑爵士的逝世,他在別處或更常被稱為漢弗萊·阿普比爵士。雖說對他在世的功績——乃至其生平作出明確立場的評論還尚早。對此,我們將成立一個事務委員會。如果可能的話,將在時機成熟時或宣告對其逝世表示正式的遺憾。」[11]

注釋[編輯]

  1. ^ 在現實中英國並不存在「行政部」這一部門,為劇集杜撰。
  2. ^ 原文共計六十四個英文詞:Well, it was a conversation to the effect that in view of the somewhat nebulous and inexplicit nature of your remit and the arguably marginal and peripheral nature of your influence on the central deliberations and decisions with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that there could be a case for restructuring their action priorities in such a way as to eliminate your liquidation from their immediate agenda.
  3. ^ 「The」通常指代某一事務,一般使用不包括人名。

參考資料[編輯]

  1. ^ Yes, Prime Minister - Production Details. [201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Lynn, Jonathan. Yes Minister Questions & Answers. Jonathan Lynn official websit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9). 
  3. ^ Lynn, Jonathan; Jay, Antony. Yes Minister The Diaries of a Cabinet Minister by the Rt Hon. James Hacker MP.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981: 8. ISBN 0563179341. 
  4. ^ Lynn, Jonathan; Jay, Antony. Yes Minister The Diaries of a Cabinet Minister by the Rt Hon. James Hacker MP Volume Thre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983: 8. ISBN 0563201967. 
  5. ^ Dale, Iain (編). The Politico's Book of the Dead. London: Politico's. 2003. 
  6. ^ Speaking to be understood. Local Government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30). 
  7. ^ Radio Times: 4–10 January 1986
  8. ^ Sir Humphrey Appleby and the tale of the prescription charge. The Daily Telegraph. 2009-03-19 [2015-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0). "That's very brave of you, minister. An extremely courageous decision," he'd say. At this Jim Hacker's political antennae would get the message that what he had in mind was political suicide and the 'brave' plan - whatever it was - would be quickly dropped. 
  9. ^ Thorpe, D.R. Alec Douglas-Home. London: Sinclair-Stevenson. 1996: 69. ISBN 9781856192774. 
  10. ^ The One Hundred Greatest TV Characters. Channel 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30). 
  11. ^ No, minister. Ottawa Citizen. 2001-12-27: A16 [202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0) –透過Newspapers.com 開放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