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江喜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江喜陀
ကျန်စစ်သား
阿難陀寺的江喜陀雕像
蒲甘王朝
統治1084年–1112年
前任蘇盧
繼任阿隆悉都
出生1030年
實皆附近的巴因馬(Payeimma)
逝世1112年
蒲甘
配偶阿毗耶陀那英語Apeyadana
單浮羅英語Thanbula
金丹英語Khin Tan
瑪尼山達英語Manisanda
子嗣瑞因梯英語Shwe Einthi
耶娑鳩摩英語Yazakumar
全名
王朝蒲甘王朝
父親阿奴律陀
母親般薩格勒亞尼英語Pyinsa Kalayani
宗教信仰上座部佛教

江喜陀緬甸語ကျန်စစ်သား發音:[tɕàɴsɪʔθá],1030年—1112年),或譯康瑟達緬甸蒲甘王朝君主,於1084年至1112年統治緬甸。江喜陀被認為是緬甸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1]

身世

[編輯]

阿奴律陀與維沙利(Vesali)公主般薩迦羅耶尼英語Pyinsa Kalayani成婚後,有謠言說公主與迎親的大臣有染,阿奴律陀相信了這個謠言。他放逐般薩格勒亞尼到欽敦江邊的巴因馬(Payeimma),江喜陀於此地出生。後來,阿奴律陀還是接納了江喜陀,給了他王子應有的地位。[2][3]

軍事生涯

[編輯]

江喜陀成年後,被阿奴律陀召回蒲甘,在軍中效力。他與來自良烏擅長游泳良宇披英語Nyaung-U Hpi、來自敏務英語Myinmu Township擅長爬樹的牙底由英語Nga Htwe Yu、來自波巴山附近的農夫牙隆梨畢英語Nga Lon Letpe並稱「四將」,在進攻直通王國的戰事中各領一軍。[4][5]此後,江喜陀參與了父王阿奴律陀所有的軍事行動,西征北阿臘干英語Arakan,東降撣邦高原諸多撣族首領,北征大理國,擊退攻入丹那沙林地區的高棉吳哥王朝軍隊。[5]

後來,清邁來的劫掠者攻擊勃固,勃固王向阿奴律陀求援,江喜陀受命率軍擊退來敵。勃固王將公主瑪尼山達英語Manisanda獻給阿奴律陀,然而在回蒲甘的途中,瑪尼山達與江喜陀陷入愛河,隨行人員將此事上報給阿奴律陀。阿奴律陀憤怒不已,投擲神矛阿利因陀摩(Areindama)欲殺江喜陀。江喜陀命大躲過了飛矛,他隨後奔出王宮,逃離了蒲甘城。江喜陀四處流亡,最後在恭驃(Kyaungbyu)遇到一女子單浮羅英語Thanbula,與她在一個寺院共度隱居生活。[6]

1077年,阿奴律陀駕崩,江喜陀的兄長蘇盧即位,蘇盧召回了江喜陀。然而,瑪尼山達被蘇盧納為妃子,江喜陀卻與瑪尼山達舊情復燃,導致他又被蘇盧發配到偏遠的達拉。直到1082年,耶曼干起兵叛亂,蘇盧才又召回了江喜陀。[7][8]

蘇盧命江喜陀領軍南征耶曼干,因兩人意見不合,蘇盧驕兵輕進,大敗被俘。耶曼干北上圍攻蒲甘城,江喜陀在一次失敗的營救行動後,轉移至上緬甸的糧倉皎施地區。耶曼干處死了蘇盧,他見蒲甘城堅固難攻,率領孟族大軍北進,於今日的阿瓦地區築城。江喜陀於皎施聚集大軍,西擊耶曼干,耶曼干大敗。耶曼干乘船沿伊洛瓦底江南逃途中,被弓手牙新姑(Nga Singu)射殺。1084年,江喜陀於蒲甘登基,由國師善阿羅漢加冕為王。[8][9]

阿難陀寺

統治

[編輯]

江喜陀與王后阿毗耶陀那英語Apeyadana生有一女瑞因梯英語Shwe Einthi,帝梁(Htilaing)的首領在對耶曼干的戰事中立有大功,江喜陀納了他的女兒金丹英語Khin Tan為妃,瑪尼山達英語Manisanda也被江喜陀立為妃子。瑞因梯被嫁給蘇盧之子蘇雲英語Saw Yun of Pagan,兩人生有一子阿朗悉都,江喜陀喜得愛孫,立其為王儲。不久,恭驃隱居的單浮羅英語Thanbula帶著兒子耶娑鳩摩英語Yazakumar至蒲甘與王相認,也被冊立為妃,耶娑鳩摩被封為北阿臘干總督。[10]

江喜陀延續了父親阿奴律陀的政策,重用國師善阿羅漢,推廣上座部佛教。他善待逃離印度的佛教僧人,建造了知名的阿難陀寺。他完成了父王阿奴律陀未建完的瑞喜宮佛塔,他還收羅珍寶,運送至印度菩提伽耶,重建當地的塔寺殿宇。[11]他尊重孟族文化,重用孟族學者,大部分江喜陀時期的碑文是以孟文刻著。[1]

阿臘干英語Arakan首領帝明迦曇(Thetminkadon)襲擊邊境,江喜陀欲出兵剿之,被善阿羅漢勸阻。摩訶祇利神也以徵兆告訴他,帝明迦曇與江喜陀是前世友人,不宜互相殺戮。江喜陀深信摩訶祇利曾助他躲避阿奴律陀神矛,也曾在逃亡中指引他方向。[12]

妙色底四語言石碑文

1106年,江喜陀派遣使節到宋朝進貢,被尚書省視為大國,與大食注輦交趾並列。[13][14]1112年,江喜陀病危,耶娑鳩摩服侍在旁,虔誠祈禱,並建造了摩耶佛塔(Myazedi pagoda)獻給江喜陀。塔中的碑文記載了江喜陀與耶娑鳩摩的故事。妙色底四語言石碑文中有現存最早的完整的緬文碑文,與孟文驃文巴利文並列,此碑文也是破解驃文的重要歷史瑰寶。[15][16][17]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1. ^ 1.0 1.1 Tarling 1999,166頁
  2.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63–64頁
  3. ^ Htin Aung 1970,32頁
  4.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65頁、69頁
  5. ^ 5.0 5.1 Htin Aung 1970,33頁
  6.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75頁、76頁
  7.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79頁
  8. ^ 8.0 8.1 Htin Aung 1970,38–39頁
  9.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80–84頁
  10.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84–87頁
  11.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87–90頁
  12.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86頁
  13. ^ 《宋史》:蒲甘國,崇寧五年,遣使入貢,詔禮秩視注輦。尚書省言:「注輦役屬三佛齊,故熙寧中敕書以大背紙,緘以匣袱,今蒲甘乃大國王,不可下視附庸小國。欲如大食、交阯諸國禮,凡制詔並書以白背金花綾紙,貯以間金鍍管籥,用錦絹夾袱緘封以往。」從之。
  14.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91頁、142–143頁
  15.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92頁
  16. ^ Htin Aung 1967,41頁
  17. ^ Coedès 1968,158頁
書籍
  • 《緬甸史》,戈·埃·哈威著,姚梓良譯,商務印書館,1973年出版
  • 《宋史》
  • Htin Aung, Maung. Burmese History before 1287: A Defence of the Chronicles. Oxford: The Asoka Society. 1970. 
  • Tarling, Nichola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Early Times to c. 1500. 1999. ISBN 9780521663694. 
  • Coedès, George. Walter F. Vella , 編.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8. ISBN 978-0-8248-0368-1. 
前任:
蘇盧
緬甸蒲甘王國君主
1084年-1112年
繼任:
阿朗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