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達微
潘達微 | |
---|---|
出生 | 1881年1月15日 大清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 |
逝世 | 1929年8月27日 英屬香港 | (48歲)
職業 | 中國同盟會副會長、知名書畫家、攝影家、記者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潘達微(1881年1月15日—1929年8月27日)[1],又名心微,字鐵蒼,號景吾、影吾等[2],中國廣東番禺縣鹿步司(今廣州市天河區棠下街道)人[2],同盟會會員,知名書畫家、攝影家、記者。
早年
[編輯]1881年1月15日,潘達微出生於廣東番禺縣。潘家是官宦世家,潘達微的父親潘文卿[3]曾任清廷一品武官[4]。家境的寬裕使潘達微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曾師從清末知名畫家吳英萼學習國畫,這使得他的國畫具有專業水準[5]。但幼年的潘達微一直體弱多病,他的父親也因此放棄令他習武的念頭,改令其學習經商[2]。巧合的是,潘達微也因為他的體弱多病,在求醫問藥的過程中,機緣巧合的結識了孫中山,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投身革命
[編輯]1893年,潘達微在求醫問藥之中,機緣巧合的結識了孫中山。在孫中山的影響下,潘達微開始萌發革命的信念。1895年,潘達微正式追隨孫中山進行革命,但遭到父親和家人的強烈反對。為此,潘達微和他的妻子陳偉莊離家出走,租住於廣州河南龍導尾。1899年,潘達微加入同盟會的前身興中會。1909年,潘達微成為了同盟會廣州分會的負責人。[1]
為了宣傳革命,潘達微和陳垣、高劍父、陳樹人等人在1905年8月,以贊育善社之名義[3],於廣州創辦《拒約畫報》(後改名《時事畫報》)。1908年,遷往香港。1910年,被迫停刊[1]。
黃花崗起義
[編輯]1911年,潘達微積極參與黃花崗起義的準備工作。起義失敗後,潘達微冒著暴露身份的危險,以記者的身份四處奔走陳情,更不惜典屋購地,收殮烈士遺骸[6]。在太史江孔殷的幫助下,覓得墳地,將烈士遺骸葬於黃花崗(當時叫紅花崗)。
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以後,潘達微公開呼籲公祭黃花崗起義烈士及修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6]。是年5月15日,廣州各界群眾首次公祭黃花崗起義烈士,公祭儀式由孫中山主持[7]。
革命後
[編輯]逃至香港
[編輯]1913年,袁世凱當局大肆抓捕革命黨人,潘達微也在被通緝之列[1]。潘達微被迫逃至香港[3],受聘於南洋兄弟菸草公司[1]。
1918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動工,潘達微親自主持修建;墓園歷時三年而成。[6]
晚年生活
[編輯]1921年,潘達微正式皈依佛門[1]。在此後的歲月里,他潛心於佛學、攝影和國畫,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6]。他參與了冷廬影社的創建,也加入了廣東國畫研究會[8]。
逝世
[編輯]1929年8月27日,潘達微因病於香港逝世,享年48歲。[6]
後世影響
[編輯]潘達微病逝以後,許多知名人士和社會團體都送去輓聯或花圈以示哀悼[3]。同年9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國務會議通令褒揚潘達微[3]。但當時的廣東革命紀念會以「黃花崗處於界內,禁止附葬,經非先帥令布告,難以照辦」的理由,拒絕將潘達微的遺體安葬在黃花崗,只允許將他的遺體安葬在舊模範監獄附近[6]。1930年8月4日,潘達微的靈柩運抵廣州,安葬於舊模範監獄附近[6]。
1951年8月2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將潘達微的遺骸遷葬黃花崗[3]。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劉琛. 潘達微:廣州的一個不朽傳奇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8-12..
- ^ 2.0 2.1 2.2 姚瑞英. 潘達微故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0 3.1 3.2 3.3 3.4 3.5 義收烈士骸骨的潘達微.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黃花崗之女」潘劍波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數風流翰墨還看廣州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8-12..
- ^ 6.0 6.1 6.2 6.3 6.4 6.5 6.6 宋金緒. 「黃花崗之父」難葬黃花崗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8-12..
- ^ 周興擰. 黃花崗烈士的營葬與紀念日的確定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1-20..
- ^ 莫話黃花崗上事 幾人能保歲寒身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