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墨林·阿旺羅桑丹貝堅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策墨林·阿旺羅桑丹貝堅贊藏語ངག་དབང་བློ་བཟང་བསྟན་པའི་རྒྱལ་མཚན威利轉寫ngag dbang blo bzang bstan pa'i rgyal mtshan,1861年—1919年)[1],俗名龍布嘉措藏族甘肅卓尼人,第三世策墨林活佛[2]

生平[編輯]

龍布嘉措是卓尼縣城附近交唐嘎地方人,生於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年)。[3][4]1863年,經卓尼大寺卓尼土司商議,龍布嘉措被認定為策墨林活佛的轉世靈童,迎至卓尼大寺傑布策墨林頗章(又稱「拉章謝珠林」)坐床,正式繼任策墨林活佛,並取法名「羅桑丹貝堅贊」。由於清朝政府此前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禁止策墨林活佛轉世,故清朝政府始終未承認其策墨林活佛的地位。此後,卓尼大寺幾次懇求清政府承認三世策墨林活佛的地位,但均未果,乃奏請清政府將其吸收為僧人,派赴西藏學經。光緒五年四月庚戌(1879年5月27日),光緒帝諭內閣:[2][3]

前據奏:「請以阿旺甲木巴勒楚稱甲措為已革諾門罕阿旺扎木巴藶楚勒齊木轉世之呼必勒罕,迎接回藏。」該衙門議奏,該已革諾門罕前於道光年間犯案,情節甚重,系永遠不准出呼必勒罕之人,所請應不准行。茲據金順、錫論奏:「西藏喇嘛嘉木巴曲圖木等並土爾扈特各部汗王等呈稱該部落願捐馬一千匹,請准阿旺甲木巴勒楚稱甲措為僧」等語,阿旺甲木巴勒楚稱甲措著准其為僧,赴藏學習經典,仍不准妄請開復名號職銜稱為轉世呼必勒罕。該部落所捐馬匹著毋庸嘗收,以示體恤。

1879年,赴色拉寺麥扎倉學習,後獲拉然巴格西學位。不久,任甘丹寺第八十六任甘丹赤巴[2][3]

1904年,英軍侵入西藏,抵達曲水達賴逃往外蒙古,策墨林·阿旺羅桑丹貝堅贊攝政。英軍占領拉薩後,他代表西藏僧俗在《拉薩條約》上簽字。英軍撤走後,西藏噶廈和駐藏大臣有泰矛盾極度激化。1906年7月,清廷派副都統張蔭棠赴西藏查辦。策墨林以及四位噶倫三大寺代表聯名奏請將駐藏大臣有泰革職,獲得張蔭棠接受,張蔭棠乃上奏摺,清廷於1906年8月29日將有泰等駐藏官員撤職。策墨林又和副都統張蔭棠就《拉薩條約》內容同英國政府交涉,還勸1906年已回到青海塔爾寺的達賴赴北京覲見慈禧太后光緒帝。1906年,清廷「賞代理逹賴喇嘛羅桑丹貝堅贊諾門罕」名號。1908年10月28日,達賴離開北京返回西藏,於1909年10月30日抵達拉薩,策墨林遂交還權力,卸任攝政。[2][3]

1910年,在推行改土歸流的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的支援下,清廷派四川知府鍾穎率四川軍隊自成都進抵拉薩,達賴逃往印度,策墨林·阿旺羅桑丹貝堅贊於宣統二年正月初三(1910年)再次攝政,任職至1912年9月1日達賴返回西藏。任內,他招募士兵,以謝國樑為統領,驅逐川軍,雙方發生戰鬥。後來,經廓爾喀(今尼泊爾)駐藏官員噶卜典從中調停,雙方停戰。因其擔任攝政時期的功績,獲達賴賞給「呼圖克圖」封號,並獲賜多所田莊。卸任攝政後,他在寺院修行。[2][3]

1919年(藏曆土羊年),策墨林·阿旺羅桑丹貝堅贊在色拉寺圓寂,享年58歲。[2][3]

參考文獻[編輯]

  1. ^ 其生年原有多種說法,據周學軍《二世策墨林諾們罕活佛圓寂日期與地點續考》考證,應為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年)。
  2. ^ 2.0 2.1 2.2 2.3 2.4 2.5 郭方忠、張克復、呂靖華,甘肅大辭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0年
  3. ^ 3.0 3.1 3.2 3.3 3.4 3.5 喀桑丹珠、帕巴茨仁、陳賚,三世、四世策滿林活佛生平略述,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01)
  4. ^ 周學軍,二世策墨林諾們罕活佛圓寂日期與地點續考,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佛教頭銜
前任:
策墨林·阿旺札木巴勒楚勒齊木
策墨林活佛
1863年-1919年
繼任:
策墨林·阿旺土登凱珠格勒嘉措
官銜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阿旺洛桑赤列繞傑
西藏攝政
1904年-1909年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策墨林·阿旺羅桑丹貝堅贊'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策墨林·阿旺羅桑丹貝堅贊'
西藏攝政
1910年-1912年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圖旦絳白益西丹巴堅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