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大學
職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後國家部委及有關單位為提高本系統內現有職工素質而設立的高等學校,與「管理幹部學院」並列。
紅專大學
[編輯]「紅專大學」是大躍進時期各地為幹部、職工創辦的大學。以上海市為例,1956年,上海市根據全國文化教育會議關於工礦企業要積極創辦夜大學的要求,著手籌辦職工大學。到1957年,上海市已有6所廠辦職工大學,學生4648人,多為企業生產骨幹,教師多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辦學目的主要是從具有實踐經驗和中等文化的工人中培養技術人才。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在「大辦教育」和「又紅又專」的口號推動之下,上海市各工廠企業接連開辦「紅專大學」,從工人中培養「又紅又專」的人才。1958年,上海市的「紅專大學」式廠辦職工大學猛增至480所,學生7321人。至1960年,上海市的廠辦紅專大學減少58%至203所,學生減至4964人。1962年,由於三年困難時期導致企業生產和職工生活困難,上海市的廠辦紅專大學又減少至114所。至1965年僅餘56所[1]。
七·二一大學
[編輯]文化大革命初期,1968年7月2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人民日報》關於《從上海工具機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調查報告)》的編者按清樣中加寫道:「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裡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工具機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這段話即七·二一指示。1968年7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該調查報告及編者按。編者按稱,該調查報告「提出了學校教育革命的方向」[2][3][4]。
1968年9月,上海工具機廠為貫徹「七·二一指示」,創辦了「七·二一大學」,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第一所「七·二一大學」,設有磨床設計製造專業,學制約兩年,教材由具有實踐經驗的工人編寫,教師主要由工人擔任,首批學員52人由各車間選拔,平均工齡12年以上。此後,在全國各地工礦企業逐步推廣創辦「七·二一大學」,從工人和技術人員中選拔教師,進行自我教育,以提高職工的文化技術水平[5][1][3]。
1970年7月21日,上海市的《文匯報》和《解放日報》同時發表《一所新型的廠辦大學——上海工具機廠七二一工人大學的調查》[1]。1971年7月21日,上海工具機廠七·二一大學首批學員畢業,「一不發畢業證書,二不增加工資待遇,三不要工程師、技術員的稱號」,首批學員52人中,有34人回到原生產崗位,10人從事科研設計工作,8人支援內陸地區建設。1972年,新華社播發通訊《新型的工人技術人員在成長》,認為上海工具機廠七·二一大學的首批學員「遵照了毛主席關於『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的指示」[1]。
197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上海召開「全國七·二一工人大學教育革命經驗交流會」,稱其「體現了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1]。此後「七·二一大學」在全國獲得迅猛發展。據1976年7月21日新華社報道,全國「七·二一大學」自1975年上半年的1200餘所、9萬餘人,已猛增至1.5萬餘所、78萬餘人[6]。《中國教育年鑑(1949-1981)》記載,截至1976年,全國「七·二一大學」共33374所,學生148.5萬人,是同期普通高校學生數量的近3倍[3]。
1977年8月8日,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稱:「教育還是要兩條腿走路。就高等教育來說,大專院校是一條腿,各種半工半讀的和業餘的大學是一條腿,兩條腿走路。」1977年9月19日,鄧小平在同方毅、劉西堯、雍文濤、李琦等人的談話中指出:「毛澤東同志的七二一指示要正確地去理解。七二一大學、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各省自己去搞,辦法由他們自己定,畢業生不屬國家統一分配範圍。但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恐怕不能這樣辦,並不是所有大學都要走上海工具機廠的道路。」[7]
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轉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辦好七·二一大學的幾點意見》,明確七·二一大學是為本單位、本系統培養相當於大專水平的技術人才,招收具有相當於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學員,具有實踐經驗的優秀職工,接受脫產或者半脫產學習。在規定的課程全部學完後,經考試達到與普通大專院校同類專業水平的,在使用上應同等對待。該《意見》還對領導管理、辦學形式、教師隊伍、教材建設提出了意見[3]。
此後,全國「七·二一大學」進行了大規模調整整頓,被批准保留的「七·二一大學」均加以充實提高,不具備條件的改為業餘大學、企業中等專業學校、文化技術業餘學校[6][3]。
197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全國職工教育會議。會議認為,在最近幾年內,應當將提高「文化大革命」以來參加工作的青年工人的政治、文化、技術水平作為職工教育重點。會後,對全國「七·二一大學」進行改造,統一改稱「職工大學」[6]。
1984年,中共上海工具機廠黨委做出決定,徹底否定了1968年的《從上海工具機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調查報告)》[6][3]。
職工大學
[編輯]1970年代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當時,除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直屬的各高等學校加強建設外,各省級人民政府經批准新建了一批普通高等學校,國家有關部委經批准也新建一批各自下屬的普通高等學校。同時,部分國家部委及有關單位,為提高本系統內現有幹部管理水平和職工素質,建立了一批各自下屬的高等學校,其中以提高本系統內現有幹部的管理水平的多定名「××管理幹部學院」,以提高本系統內現有職工的素質的多定名「××職工大學」[8]。
隨著國家行政管理機構改革及高等教育改革,國家有關部委所屬的普通高等學校多數已移交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或由國家有關部委與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建設和管理。而部分「管理幹部學院」和「職工大學」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面臨投入欠缺、任務不足、資金短缺、前途不明等困難。為此,「管理幹部學院」和「職工大學」通過轉變性質和任務、轉變隸屬關係、改變名稱等途徑解決上述困難。在性質和任務上,有少數學校性質轉為普通高等學校,另有部分學校性質轉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隸屬關係上,有的由原所屬機構與地方人民政府共建,有的移交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有的轉交其他單位或個人管理。在名稱上,有部分「管理幹部學院」和「職工大學」更名,不再使用「管理幹部學院」和「職工大學」的名稱[8]。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上海工运志 第二十篇职工教育 第四章高等教育 第二节 职工大学. 上海通.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7).
- ^ 1968年7月21日 毛泽东对《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作批示.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4).
- ^ 3.0 3.1 3.2 3.3 3.4 3.5 1968:工厂里的特殊大学. 新浪. 200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5).
- ^ 劉英傑 主編. 中国教育大事典(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年.
創辦「七·二一」大學
- ^ 化工厂办“七二一大学”. 和訊. 2012-06-30.[永久失效連結]
- ^ 6.0 6.1 6.2 6.3 郭松民:“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原则是永存的. 烏有之鄉. 2015-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4).
- ^ 珍闻:1977年邓小平关于恢复高考的讲话和批示选载. 中國經濟網. 2007-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8).
- ^ 8.0 8.1 充分挖掘利用高等教育资源. 搜狐. 200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