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虹橋 (桂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5°16′13″N 110°17′03″E / 25.27028°N 110.28417°E / 25.27028; 110.28417

虹橋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桂林市象山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第六批第18項
認定時間2009年5月4日

虹橋是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象山區寧遠河北口的一座滾水壩,又名橫橋勝水壩,建於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東西走向,長100米,寬20米,由北向南呈下坡走勢,由大塊方形料石平鋪而成,枯水期人可從壩頂步行過河。1987年被列為桂林市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洪武八年(1375年),桂林城向南拓展至陽江(今桃花江)邊,並從陽江向南轉折處起開挖城壕,直至象鼻山北麓,與灕江相通。同時在陽江故道(今寧遠河)入口處砌築此滾水壩,使陽江水面升高,來水能夠從新開挖的城壕流入灕江,「使之環繞漓山(象鼻山)以成襟帶」,並成為護城河。汛期,洪水又可通過壩頂泄入陽江故道,保障城垣安全。因其橫臥於水中,「乘牒俯瞰隱如長虹」,名曰「虹橋」。明萬曆年間重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更名為「勝水壩」,取「壩勝於水而城得水之濟」之意。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再次維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亦多次維修。[1]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