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護國丸事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護國丸事故
護國丸事件
概觀
擁有國 大日本帝國
擁有者大阪商船
製造廠三井造船玉造船所
動工1937年5月17日
下水1939年7月31日
服役1942年8月4日
結局1944年11月10日擊沉
技術數據
全長152.25公尺
全寬20.2公尺
吃水8.84公尺
動力蒸汽渦輪發動機
最高速度19.0節,極速:21.1節

護國丸事件,是指1944年11月10日,特設巡洋艦日語特設巡洋艦護國丸日語護国丸長崎縣佐世保市的離島古志岐島附近,被美國潛艦魮魚號英語USS Barb (SS-220)(Barb,編號SS-220)[1]擊沉的事件,事件共造成約324人死亡,當中包括了212名的台灣籍台灣海軍特別志願兵,也是台灣海軍特別志願兵於太平洋戰爭中犧牲人數最為慘重的一次。

概要

[編輯]

最初,該船是大日本帝國因針對南非航路索需要,而與姊妹船愛國丸日語愛国丸 (特設巡洋艦)報國丸日語報国丸 (特設巡洋艦)一同建造的民用商業船,最初命名為「興國丸」,但後來則更改為「護國丸」,在當年建造工程時,皆曾受到收到優秀船舶建造助成施設的補貼,以便在日後的戰爭中確保可動員的船舶量。 1941年12月8日,當日軍發布對珍珠港的襲擊後,護國丸無法進行商業航行,而被改組成了特設巡洋艦日語特設巡洋艦,並在上頭裝載輕巡洋艦的艦砲及魚雷發射管、高角砲、機關砲等設備,以便用來攻擊敵方,並在作戰時於南太平洋、印度洋各地進行商路破襲的破交作戰,並與愛國丸和報國丸配屬於印度洋的第24戰隊。戰爭中期,日軍船舶因運能嚴重缺乏,因此1943年之後,護國丸轉籍成一般運輸艦或特設巡洋艦,投入各項輸送軍事人員的任務中。

事件經過

[編輯]

1944年9月20日,由艦長水野孝吉大佐指揮,預定返回門司港的護國丸,在航經台灣西方(約當馬公附近)時,受到來自中國內陸B-25轟炸機的攻擊而損害,勉強撐到基隆港作應急維修。[2]11月5日,驅逐艦到基隆靠港後,成為護國丸的護衛艦。 11月6日,300名台灣海軍志願兵登船。7日早上七時,護國丸在響的護衛下由基隆啟航,前往目的地。11月8日,響突然以旗語通知護國丸,船上爆發痢疾疫情,必須先至佐世保,會通知其他船艦前來護航,於是護國丸便獨自航行。同日,福島基地和大島燈塔監視哨都有發現敵軍潛水艇的報告,並由護衛艦擊沉其中一艘。9日,一架偵察機發出通知,在濟州島與朝鮮間有敵艦出沒,水野艦長當即下令改變航向,往佐世保前進。

9日下午,兩艘接替響的護衛艦與護國丸會合,但因兩艘船的航速太慢,至晚上10時後,護國丸又成為獨自航行。10日凌晨2時33分左右,護國丸到達古志岐島燈塔附近10海浬附近,燈塔開啟指引燈為護國丸指引,於是被魮魚號英語USS Barb (SS-220)發現護國丸沒有護衛艦,伺機準備攻擊。3點39分,魮魚號發射4枚魚雷,護國丸滿舵轉向閃過2枚,另2枚命中,船身立刻左傾並開始下沉。

隨後,水野下令降下救生艇,所有人準備逃生;同時魮魚號再發射2枚魚雷,但未命中。隨後魮魚號上浮,護國丸船員曾試圖以機槍與高角砲射擊,但並未成功,魮魚號再度下潛,並發射第三波魚雷,這次受創成為護國丸的致命傷,下沉速度加快。4點6分,水野宣布棄船,自己則沒有逃生,隨船沉沒。當時船上只有數十人坐上逃生艇,其餘皆跳海落水。

事件後

[編輯]

早上7時,生還者漂流到宇久島附近,才被趕到的護衛艦救起;下午1時,宣布救援任務結束,僅有88名倖存者存活,行蹤不明者為324人,當中包含212名台灣海軍志願兵。 1945年(昭和20年)1月10日,護國丸遭到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除籍,由於陣亡者大多數為台籍日本兵,顯示了當時日軍受到全面封鎖,已無法將兵力迅速且有效調度至各地的事實。故事故發生後,日本海軍就沒有再將台灣海軍特別志願兵載離台灣的記載,直到日本投降[3]

當前,船隻的沈沒地點位於古志岐島西北方處(33°23′06″N 129°03′08″E / 33.38500°N 129.05222°E / 33.38500; 129.05222)。

艦上人員

[編輯]

艦長等

[編輯]

艤裝員長

  • 水野孝吉
予備海軍大佐,任期:1942年8月10日 - 9月25日

艦長

  • 水野孝吉
予備海軍大佐,任期:1942年9月25日 - 1943年10月1日

指揮官

  • 水野孝吉
予備海軍大佐,任期:1943年10月1日 - 1944年11月10日(戰死)

著名生還者

[編輯]
  • 陳子福
  • 黃為政
  • 張欽生
  • 張榮樹
  • 葉水金
  • 盧金水
  • 陳臣銅
  • 朱春業
  • 邱阿松
  • 羅鎮國
  • 林秀吉
  • 李啟銘
  • 張文鋒
  • 江水和

參見

[編輯]

同時代發生的沈沒事故

[編輯]

註解

[編輯]
  1. ^ 另一艘同名但年代不同的潛艦,參見USS Barb (SSN-596)
  2. ^ #陳柏棕:132
  3. ^ 抗戰開始至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以前,日方累計損失9艘;對美宣戰後至日本投降,為2385艘,其中1944年就佔了1009艘,詳見各年度の船舶喪失量 (機帆船、漁船は除く ). 公益財団法人 日本殉職船員顕彰會. [2014-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2) (日語). 

論文

[編輯]

書籍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