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謫仙,原指被貶入凡間的神仙,引伸為才情高超、清越脫俗的人,有如自天上被謫居人世的仙人。[1][2]

謫:古代官吏被降職或流放。

中國歷史人物中,漢朝東方朔曾被稱為謫仙。

唐朝時,賀知章見到李白,稱讚其為謫仙人[3],後來此詞用來專指李白[4][5]。如唐代韓愈《石鼓歌》:「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引《復齋漫錄》:「故李謫仙《吹笛》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其他中國古代人物也有被稱為謫仙的,如唐代的吳彩鸞[4]宋朝蘇軾

參考文獻[編輯]

  1.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謫仙》,中華民國教育部[永久失效連結]
  2. ^ 吳雅婷. 靖康前後日常秩序的變調 — 李綱的行跡與視角 (PDF). 《臺大歷史學報》第59期. 2017年6月.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 
  3. ^ 《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白傳》:「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
  4. ^ 4.0 4.1 漢語大詞典. . 「謫仙」詞條. 
  5. ^ 大辞海. . 「謫仙」詞條.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