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郭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誦西晉五胡十六國時代人物,滎陽郡太守李矩的外甥。

他在割據新鄭的舅舅李矩麾下。據說他長於智謀。建興二年(314年)六月,河內郡太守郭默軍襲擊,懇求歸順李矩。郭誦勸李矩答應這個請求,李矩派郭誦去迎接,郭默因擔心遭到漢軍襲擊而未能與他會合。郭誦乘小船秘密渡過黃河,派勇士夜襲懷城,重創留守的漢軍。結果,郭默和​​他的部下都歸順於李矩。

建興五年(317年)二月,李矩試圖對漢將劉暢發動夜襲,但兵士們卻懼怕漢軍大軍。於是,郭誦奉李矩之命,到鄭國子産祠前說道:「昔日君為鄭相時,惡鳥不鳴,現在凶胡臭羯,何得過庭?」他讓巫師揚言:「東里(子産居住地)有教誨,他說要派神兵相助。 」將士聞言,紛紛壯起膽子,開始爭進行軍。郭誦與督護楊璋等率精兵千人夜襲劉暢陣營,殺死敵兵數千人,虜獲大量鎧馬。

大興元年(318年)三月,漢國皇太子劉粲、將軍劉雅率領十萬步騎,擊敗守衛洛陽的趙固,趙固逃往陽城山,向李矩求援。郭誦奉李矩之命,與郭默前去救援,駐紮洛口。又命部將張皮、耿稚挑選精銳一千人,夜渡黃河,同時從十道發起奇襲。劉粲屬下軍士大驚,四散奔逃,耿稚等人殺傷敵軍大半,攻克營寨,繳獲軍需物資無數。劉粲退守陽鄉。天亮時,劉粲發起反攻,耿稚等人堅守二十多天,乘機突圍。李矩上表,郭誦被任命為揚武將軍、陽翟縣令。

大興二年(319年)六月,後趙將軍石生派騎兵攻打陽翟,被郭誦設下埋伏,大敗,後趙未得戰果。石生大怒,率領騎兵四千餘人,襲擾各縣,再次攻打郭誦的城砦,郭誦在堮坂大勝。並率領五百勇士追擊石生,在磐脂故亭大破敵軍。李矩稱讚郭誦的功績,上表允許他使用赤幢、曲蓋,封他為吉陽亭侯

太寧二年(324年)正月,後趙司州刺史石生攻打陽翟,被郭誦重創,石生退守康城。

太寧三年(325年),郭誦之弟郭元被後趙俘虜。後趙派郭元致信李矩曰:「去年,大趙東平曹嶷,西定拓跋猗盧,李矩如牛角,為什麼不歸命大趙?「李矩把信給郭誦看。郭誦說道:「王陵的母親早就被土匪抓走了,但王陵依然沒有投降,郭元只是我的弟弟,又有什麼可說的。」 隨後,石勒向郭誦贈麈尾、馬鞭,讓他臣服,郭誦沒有回應。

六月,郭默背叛李矩,企圖從密縣投奔建康,李矩勃然大怒,命郭誦等人寫信質問郭默,又對郭誦說:「你知道唇亡之談(唇亡齒寒)嗎?迎接郭默,都依郭卿,臨難逃走,必要留下他。」郭誦追趕郭默,在襄城追上了他,但郭默知道自己被李矩記恨,於是拋棄妻兒逃跑。郭誦只好帶著剩餘的士兵而歸。

此後,李矩南逃,企圖歸附東晉,所部兵士沿途四散,郭誦棄家追隨。李矩卻在途中墜馬而死。隨後,郭誦回到了東晉

咸和五年(330年)三月,豫州刺史郭默叛亂,太尉陶侃起兵討伐,圍攻尋陽城。郭誦因先前與郭默有過接觸,便派他為使者前往尋陽城,勸郭默投降。郭默同意了他,答應投降,但他的部下張丑、宋侯等人卻擔心被陶侃所殺,最終未能答應。五月,宋侯綁著郭默父子投降。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