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重績
馬重績年輕時學數術,明太一、五紀、八象、三統大曆,居住在太原。唐莊宗鎮太原,用兵征伐,馬重績所言無不切中,都詢問他,拜大理司直。唐明宗時,廢不用。石敬瑭以太原起兵,李從珂派兵圍攻,馬重績占筮以九月十月之交戰勝。遇《同人》卦,說:「天火之象,乾建而離明。健是君德,明是南面而向的臣德,用來治天下。同人就是人所同,必有與我同一陣營的。《易經》說:『戰乎乾。』乾在西北。又說:『相見乎離。』離在南方。與我同一陣營的是自北而南吧?乾代表西北,戰而勝,應該是九月十月之交吧?」九月,契丹助晉擊敗唐軍,後晉滅後唐。石敬瑭以馬重績為太子右贊善大夫,轉任司天監。天福二年(937年),張從賓造反,石敬瑭命重績占筮,遇《隨》卦,說:「南望析木(箕宿、尾宿),它們不相連續,虛處振動,隨動覆沒。一年到了秋天,就沒有什麼作為!」七月張從賓失敗。石敬瑭大喜,賜以良馬、器幣。天福三年(938年),馬重績參修宣明曆及崇玄曆而成新曆法《調元曆》,天福四年(939年)進獻。馬重績上言:「曆象,是王者原來端正元氣之始,宣命萬邦的,古今所記載的,考察審定多有差誤。《宣明曆》氣朔正而星度得不到驗證,《崇元曆》五星符合但是每年差一天。以《宣明曆》的氣朔,綜合《崇元曆》的五星,兩種曆書互相參驗,然後才符合。自前代各種曆書,都以天正十一月為歲首,用太古甲子為上元,積歲越多,誤差越嚴重。臣綜合二歷,創造新法,以唐朝天寶十四載乙未為上元,雨水正月中氣為氣首。」石敬瑭下詔讓司天監趙仁琦、張文皓等考核得失,趙仁琦等上言:「明年庚子正月朔,用馬重績的曆法考察,都符合無誤。」於是下詔頒行。用了幾年就出現誤差,於是不再用。馬重績又言上:「漏刻的辦法,以中星考晝夜為一百刻,八又六十分之二十刻為一時辰,半個時辰以四刻十分為正,這是自古所用。現在失傳,以午時正中為時辰的開始,下侵未四刻十分而為午,於是晝夜昏曉,都不符合,請按照古制改正。」朝廷聽從。馬重績六十四歲去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