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文白異讀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北方方言和客家話裡加了幾個文白異讀的例子,是根據我的經驗得來的,而不是從什麼經典上抄來的,如果注音上有不妥,歡迎指正。Nextop 18:41 2006年12月29日 (UTC)

據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學」字已統讀,故刪去不再列出,除非另開一段新段落講統讀才放進去吧。-- Hello World! 2007年11月12日 (一) 03:16 (UTC)[回覆]

粵語的文白異讀[編輯]

還在整理中

送氣不送氣兩讀[編輯]

  • 重 cung5, zung6
  • 被 pei5, bei6
  • 斷 tyun5, dyun6
  • 近 kan5, gan6
  • 坐 co5, zo6
  • 淡 taam5, daam6
  • 伴 pun5, bun6
  • 峙 ci5, zi6
  • 娣 tai5, dai6
  • 悌 tai5, dai6

參考:http://leetm.mingpao.com/cfm/Forum3.cfm?CategoryID=6&TopicID=77
--Hello World! 2009年9月22日 (二) 03:33 (UTC)[回覆]

要唔要加埋擦音近音無分送氣嘅兩讀,好似上落、上面?----勿用「進行」污染中文,要言簡意賅。 捍粵者 2022年11月13日 (日) 10:44 (UTC)[回覆]


上海話拼寫問題[編輯]

關於吳語的上海話部分,撤銷了由於拼音方案不同而做的修改。另,「大」非入聲字,加後綴似不妥。--Silmerusse (留言) 2010年1月1日 (五) 14:51 (UTC)[回覆]

= 入声是汉语中塞音结尾的闭音节,-h不是塞音。吴语拼音中,-h是表示上去声的字。 否则没有其它方式把上声和去声标出来。 
= 另外ny表示gn声母是很低能的拼写设计。造成很多隔音问题。比如:民营minyin、米仁mignin,用ny替代gn就都是minyin了,在汉字输入上是很大缺陷。
= 外语中确实有ny这种用法,但是分布没有gn广,而且外语中没有这种问题(*n+y* Vs *gn* 对立)。
= 有些美国人也用ny给一些亚洲语言转译用,但是一般都是每个音节分开拼写,也不会有汉字输入的问题。--ZHU Yeyi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20:04 (UTC)[回覆]

文白異讀基礎知識[編輯]

這個網頁介紹的比較全,建議參考。--ZHU Yeyi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22:46 (UTC)[回覆]

http://bbs.voicedic.com/read.php?tid=15147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50579&extra=page%3D1


嚴厲譴責wtzdj的破壞行為[編輯]

wtzdj就是那個明目張胆說要拿眾網友當白紙糊弄的「白紙」,他鼓吹文讀、藍青官話和北京話沒有關係。看來方言學基礎理論知識一篇都沒有讀過。 我編寫該文每個條目都有出典,哪裡不中立。 這個wtzdj為了真相和他鼓吹的文讀和北京話沒關係論矛盾就惡意搞破壞,刪除有建設意義的條目。

希望wtzdj好自為之。 另外,我再警告你一句,拼音方案可以反映設計者智商水平、意識形態(大蒜文化還是咖啡文化),而背後的小動作更加能反映其道德水準。 --ZHU Yeyi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20:53 (UTC)[回覆]

關於wtzdj破壞的說明。 文白異讀,市面上,當然是一本方言專著都沒看過的白紙中,誤解很多。有人望文生義,臆造出文讀就是文化人,白讀是白丁的理解。於是,文盲重用文讀裝門面,白紙迴避白讀瞞身份。 我編輯前的該文,缺乏資料來源,錯誤很多。「在非官話區的語言裏,吳語、閩語的文白異讀現象最頻繁,客家話、贛語、粵語則較少,可能是因為後三種語言比較接近《廣韻》的標準音的源故。」這完全不符合事實。 我重新編寫,並且幾乎每句句子都註明資料來源。 --ZHU Yeyi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21:00 (UTC)[回覆]

wtzdj用搭檔出馬再次破壞。如果有必要,我會申請頁面保護。--ZHU Yeyi (留言) 2010年2月5日 (五) 07:31 (UTC)[回覆]

2010年2月[編輯]

請不要將受版權保護的資料在未經版權所有人同意下加入維基百科,例如您在文白異讀所作。基於合法性考量,維基百科不能接受違反版權、取自其他網站或出版品的文字或圖片;此種增訂將會被刪除。您可將其他網站作為參考的「資料」來源,但不是「字句」來源。維基百科十分重視違反版權事件,持續違規者將被封禁,禁止其編輯。--Mys 721tx(留言)-U18協會招人了 2010年2月5日 (五) 07:33 (UTC)[回覆]

請勿加入百度貼吧的內容-Mys 721tx(留言)-U18協會招人了 2010年2月5日 (五) 07:34 (UTC)[回覆]

關於文白異讀,上次修訂時候我正想給您留言,但是網絡出現了問題。
因為我誤以為又是wtzdj搗亂,所以留了「警告」字眼非常對不起。
非常遺憾地看到您對我修訂的「文白異讀」做了撤銷處理。您當然有您的道理,但是希望您仔細看看材料,不要被個別人話左右。
這篇文章是我編寫的,有歷史修改紀錄,而且是第一次編寫。不存在什麼版權問題。
如果您在別處見過這段文章,請註明出處和日期。
而原先的資料,謬誤太多,實在不能留在維基上。所以我出面修改,至於資料來源都詳細註明。
希望您再考慮一下。
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邀請維基專家組看一看。
謝謝。--ZHU Yeyi (留言) 2010年2月5日 (五) 20:22 (UTC)[回覆]


爭議內容[編輯]

我掛上了《爭議》條幅,希望有更多的網友參與。 (留言) 認為該文有版權問題。我希望他提供在何處見過這片文章。 此外,我修訂該條目前,該條目有許多內容不符合事實。我修訂的內容都引經據典,資料可謂翔實。

--ZHU Yeyi (留言) 2010年2月5日 (五) 20:51 (UTC)[回覆]

對不起,我將引用資料錯誤當作侵權內容巡查,我將向管理員申請撤除保護-Mys 721tx(留言)-U18協會招人了 2010年2月7日 (日) 08:17 (UTC)[回覆]

兩位好,關於文白異讀爭議的真正原因是:用戶wtzdj長期散布文讀和北京話、普通話無關,文讀是的廣韻基礎上發展來的說法。但是事實上,各種方言著作中都明顯指出,各方言文讀都向普通話靠攏。在我編輯的內容中引用資料都明確註明了。而北吳語的白讀層卻是在《廣韻》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顯然wtzdj君一本方言基礎知識都沒有讀過。
因為維基強大的社會影響力,wtzdj非常懼怕維基的條目正規闡述文白異讀現象,令其丟臉。這就是wtzdj干預這一條目的原因。wtzdj同時也干預了吳語條目中的文白異讀章節。請核實。
這個網頁集中收集了wtzdj等人文百異讀的認識,可以幫助兩位資深網友、管理員認識wtzdj干預的背景。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50579&extra=page%3D1
我認為,維基不應該受個別不學無術者干擾,提供網友最詳實可靠的資料。
如果,管理員恢復我修訂的版本,我會繼續提供引用資料,在兩位資深網友的指導下完善這個條目。
謝謝。--ZHU Yeyi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11:16 (UTC)[回覆]
還有 Mys_721tx 網友說的引用資料的限度,確實是個問題,沒有引用資料就沒有可信度,用的太多也是問題。不好掌握。但是我引用的主要個別句子,連章節都不算。個人覺得問題不大吧?--ZHU Yeyi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12:34 (UTC)[回覆]


閱,下非專於是,誠難斷孰是孰非,還請共議,並成共識。—J.Wong 2010年2月7日 (日) 14:10 (UTC)[回覆]
謝謝管理員。
問題是,我已經邀請大家來討論,並設置了爭議條幅,wtzdj沒有來討論。我和他多年接觸,他只是背後搞點小動作而已,通常他自知理虧不會正面答覆的,這會沒有鼓動打手來搗亂已經很例外。
目前維基文白異讀的條目和百度差不多,我相信維基會提供網友高資料的信息的。而我編寫的段落都有詳細資料來源。管理員給個期限,如果到期wtzdj不能提供他宣傳的文讀和北京話沒關係的正規資料,就請管理員恢復我編寫的版本。這樣可好?--ZHU Yeyi (留言) 2010年2月8日 (一) 11:17 (UTC)[回覆]

李如龍有書《漢語方言學導論》?[編輯]

李如龍《漢語方言學導論》找不到。有游汝傑的。Asoer (留言) 2010年5月20日 (四) 03:29 (UTC)[回覆]

廣韻》和現代漢語的白讀關係遠大於文讀[編輯]

我刪除了這段文字。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6%87%E7%99%BD%E5%BC%82%E8%AF%BB&action=historysubmit&diff=13671289&oldid=13643031

文白異讀中的文讀是用方言的音系模擬標準音,白讀是方言土音。所以文白異讀最普遍的特點是,文讀一般比較接近官方標準語言。由於不同歷史時期漢字標準音不同,文讀大致分兩種情況:一、古代以《廣韻》為標準音,方言模擬《廣韻》的發音作為文讀音,官話區的文白異讀多為此種情況,閩南語的文讀也是保留唐朝官話語音。......

通用語一直來源於北方,不是元代才變成北方。根據學術界共識,白讀是自源層,文讀是來自通用語的外源層。白讀層普遍比文讀層老。
吳語的自源層是<切韻><廣韻>所反應的隋唐時代帶濁音的北方話(見劉民剛的《上海話語音簡史》)。這樣毫無疑問,<廣韻>層是吳語的白讀層,而之前的層次遺留不多,而文讀是元代之後的北方話。
粵語的層次略年輕些,是宋元之交的北方話。(李如龍的<關於漢語方言的分區>P5,其實秦漢古音在現代粵語已經很難尋覓了,廣州音系顯然是北宋末年珠璣港來人帶來的口音覆蓋過。)那麼文讀層怎麼可能反倒是更老的<廣韻>層?實際是元代以後的官話。宋代全濁清化的北方話當然也是<廣韻>音系基礎上發展來的,起碼和<廣韻>的關係比元代之後的北方話密切。也就是說粵語的白讀和<廣韻>音系的關係比文讀密切。
剩下就是資格最老的閩方言可以談談。閩語層次很多,有<廣韻>之前的秦漢層,所以<廣韻>層相對前者是文讀,但相對元代後的北方話又是白讀層。
總之,<廣韻>和現代漢語的白讀關係遠大於文讀。--ZHU Yeyi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11:1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