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段思平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雲南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極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雲南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雲南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極低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低重要度

段思平年齡[編輯]

南詔野史:
「太祖聖神文武皇帝段思平,其先武威郡北人,世為南詔蒙氏將。唐元宗辛卯天寶十載,及甲午天寶十三載,唐再伐雲南,雲南王蒙閣邏鳳命世子鳳伽異、大軍將段儉魏迎戰於點蒼山及西洱河,兩敗唐兵。以功升儉魏為清平官,賜名忠國,尋拜相,六傳而至思平。其母因過江,水泛觸浮木,若有感而娠,生思平,幷其弟思良。思平為幕覽,小府副將也。常游山中,得為帝之讖,又每多異徵。時東川節度使楊干貞之弟楊詔者已貴,聞而忌之,使人賊思平。思平逃匿於崇恩寺,在大理府城南九里。捕者追至,見蛛網盈寺門,不入,故得脫。後積戰功,使為通海節度使。後唐明宗己丑天成四年,楊干貞奪趙善政之位。受詔之譖,常欲除思平。平卜於秀山神祠,就其舅爨判自匿。後晉高祖丙申天福元年,干貞索捕思平甚急。會善政臣守高方,素與思平善,密遣人招思平。思平與其弟思良、軍師董迦羅走就之。皆裂冠,變姓名,為獵者,牽一犬至品甸波大村今大理府雲南縣地。宿旅舍。舍有戟,生牛革裹之,是夜風起,戟忽洞革出。思平驚曰:「是何銛利?得非神戟乎!」問主人曰:「戟何為?」曰:「以防夜耳。」曰:「防夜莫若犬。」遂以犬易戟去。行至葉鏡湖,湖在大理府雲南縣地得神馬。飢取野桃而食,核上有蟲齧「靑昔」二字,思平解為十二月二十一日,意其吉兆。於是急趨而前,借兵於東方黑爨三十七蠻部,會於石城,今曲靖府是。以董迦羅為軍師。兵集之期,適十二月二十一日也。所向皆克,遂進攻大理,討干貞。時詔等陳兵據橋,軍不能過。思平夜忽得三夢:人無首;玉瓶無耳;鏡破。覺而告其下。迦羅觧之曰:君乃丈夫,去首為天;玉瓶去耳為王;鏡破則無對者,此神示吉兆。是日,有被纓浣沙婦,指渡處曰:「人從我江尾,馬從三沙矣,爾國名大理。」從之,乃得過江,擊詔等殺之。干貞聞詔等軍敗,出奔。思平卽位,時天福丁酉二年也,年四十四歲。建號大理國,建元文德,仍都大理。天福三年封董迦羅為相國,封高方為岳侯,分治成紀、巨橋等地。封爨判為巴甸侯。祠秀山神,免東方三十七蠻部徭役,赦國中凡有罪無子孫者。天福四年,赦楊干貞罪,廢為僧。一說干貞敗後,挈其妻子奔永昌郡。思平遣兵追之,至萬劍樹,干貞自縊而死。思平俘其妻子親屬。帝好佛,歲歲建寺,鑄佛萬尊。後晉出帝甲辰開運元年帝崩,在位八年,子思英立。」

思平即位,時天福丁酉二年(937年)也,年四十四歲。——天福二年丁酉(937年)段思平即位年四十四歲,倒推四十四年為乾寧元年甲寅(894年),則段思平生於894年甲寅年,況白族大理國漢文化精深,理應採用漢族傳統計齡方式按出生即一歲的虛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