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聞》北京5月26日訊】

基金會強硬表態

土耳其語維基百科現在使用的logo。紅色遮擋框上寫有「我們想你」

維基媒體基金會歐洲理事會下轄的歐洲人權法院遞交了一份要求土耳其當局立刻解除對維基百科屏蔽的申請。維基媒體基金會認為土耳其當局對維基百科的屏蔽是「對表達自由權的侵犯」。

土耳其自2017年4月開始屏蔽維基百科,至今兩年有餘。外界普遍認為土耳其是為了進一步壓制前一年的政變才屏蔽的。土耳其政府要求維基百科移除其中有關敘利亞內戰條目和土耳其政府支持的恐怖分子相關的信息。維基百科拒絕了土耳其政府的要求。

歐洲人權法院位於法國史特拉斯堡,是在《歐洲人權公約》下建立的國際法庭。歐洲理事會的47個成員國都簽署了《歐洲人權公約》,進而受歐洲人權法院管轄。值得注意的是,歐洲理事會不是歐盟,土耳其、俄羅斯、格陵蘭都是歐洲理事會的成員。

基金會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聲明同時使用英語和土耳其語發布。基金會在聲明中說,基金會採取的這一措施是「繼續我們認為知識和自由表達的是人人都享有的基本權利的承諾」。

維基媒體基金會執行董事凱薩琳·馬赫
維基百科共同創辦人吉米·威爾士

基金會的這一措施在其舉辦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由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執行董事凱薩琳·馬赫、維基百科共同創辦人吉米·威爾士和基金會的法律總監斯提芬·拉波特宣布。

發布會上,執行董事凱薩琳指出,知識是推動世界前進的動力,了解事務的方方面面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寬容。她強調,維基百科由它的貢獻者塑造。人們共同創作、爭辯會讓維基百科在千錘百鍊中變得更加實用、更加全面、更具有代表性。

基金會在向歐洲人權法院遞交的申請中寫道,基金會認為對維基百科不加任何解釋的屏蔽侵犯了基本自由,包括《歐洲人權公約》第十條所保障的表達自由權。基金會認為,因當局的封鎖,土耳其八千多萬人民無法享受這一基本自由;而對於世界其他國家的成員,則因土耳其人民無法參與維基百科,失去了了解土國悠久歷史的機會。

土耳其政府辯稱其因為「維基百科宣揚恐怖主義」封鎖維基百科。經過上訴,安卡拉第二和平法院判決稱,土耳其屏蔽維基百科僅僅因為英文維基百科的兩個條目。這兩個條目分別是《由國家支持的恐怖主義》《敘利亞內戰中的外國勢力干涉》中涉及土耳其的小節。

基金會在聲明中說,在過去兩年內,儘管維基百科在土耳其無法直接訪問,但這兩個條目仍然被志願者不斷地改善。基金會認為,而因為土耳其屏蔽了維基百科,土耳其官方的觀點反而不容易編入有關條目。5月18日,土耳其媒體報導土交通、海洋和通信部長艾哈邁德·阿爾斯蘭曾對維基百科被屏蔽一事進行過表態,維基媒體基金會則在事後通過公開信回復,希望當局解除屏蔽。

維基媒體基金會起初向土耳其地方法院起訴此事,但地方法院判維持對維基百科的屏蔽。基金會旋即上訴,但土耳其最高法院已有兩年沒有給出任何答覆。

網際網路審查和封鎖在歐洲理事會的一部分成員國中愈發常見。俄羅斯近期通過的幾項法律被批評人士認為在鉗制網際網路自由。維基媒體基金會認為,網際網路屏蔽和審查在歐洲理事會成員國里「越來越受關注」,使得這起訴訟愈發緊迫。

基金會強調,土耳其語維基百科有超過三十萬條目。而維基百科只有當人們熱情參與、改善、編輯其中的內容,才會變得更好、更充實、更能反映世界變化。

多國媒體密切關注

政變期間土耳其伊斯坦堡一景

世界多國媒體對維基媒體基金會的這一動作做出了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最先報導了此事。報導說,維基媒體基金會早在兩年前土耳其剛剛屏蔽維基百科時就向土耳其憲法法院提出上訴,希望扭轉土當局的封鎖,但基金會法律部門總管史蒂芬·拉波特說土耳其當局「什麼都沒有做」。因此,維基媒體基金會下一步將這一案件帶到更高層級的歐洲人權法院。

媒體普遍認為,土耳其當局2017年4月開始屏蔽維基百科時,正值該國從前一年未遂政變的餘波中。《金融時報》報導說,土當局對維基百科的封鎖是該國政府在總統埃爾多安領導下,擔心表達自由引發進一步動盪所致。未遂政變後,埃爾多安對政變支持者進行了一場大清洗。

英國廣播公司(BBC)駐土耳其記者、分析師馬克·洛文說,自己經常遇到在網上搜索什麼東西,搜索結果裡帶了一個維基百科的連結,結果點進去卻發現維基百科是打不開的。他認為,土耳其作為一個還想要加入歐盟的國家,居然還會屏蔽維基百科,實在是非常諷刺。他介紹到,土耳其人大多會使用虛擬專用網(VPN)或維基百科的鏡像站來訪問,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太過麻煩。

美國科技媒體CNET報導說維基媒體基金會創始人之一的吉米·威爾士發推特對此事表態,發推特說「非常難過[土耳其封鎖維基]一事要到如此地步。知識是一項基本人權,所以我們會繼續推進,直到我們獲勝為止」。

德國之聲(土耳其語)採訪了德國維基媒體協會的有關人員。德國分會執行董事亞伯拉罕·塔雷維納德說「自由的信息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土耳其當局的封鎖對任何一方都是不利的」。吉米·威爾士和德國分會通信部門負責人也強調,土耳其無法訪問維基百科意味著土耳其人的聲音將不能到達維基百科,對維基百科和土耳其在維基百科上的內容是不利的。基金會的聲明里也強調了這一點。

台灣「中央廣播電台」、法新社、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大陸科技媒體cnBeta和土耳其國內一些媒體也報導了此事。媒體的報導中也反覆提及維基媒體在中國大陸的訪問情況。大多數外媒稱「中國隨土耳其之後屏蔽所有語言的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在土耳其前景如何?

被屏蔽一年後,於西北部城市布爾薩舉辦的維基聚會

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里用其駐土耳其記者、分析師馬克的話「[法院判決]經常性地被無視」作為其報導的小標題,認為此案即使打到歐洲人權法院,前景也不樂觀。報導說,基金會告訴BBC,這是他們在「傳達言論自由的重要消息」,意指即使維基百科不會解禁,維基媒體基金會也要把該做的做到,也要努力搏一把。但BBC報導里說,歐洲人權法院判土耳其敗訴的次數遠多於其他歐洲理事會國家,而土耳其當局「經常性地無視判決」,而是寧可支付罰款。在土耳其一些網絡論壇上,有網友說「我不理解,政府花著我們的稅款屏蔽網站,我們沒法從網站的屏蔽中收益,最後反倒要用我們納的稅付法院的罰金」。分析師馬克認為,這一案也有可能會面臨同樣的命運。《金融時報》說,截至2018年年底,在歐盟人權法院所有判土耳其政府敗訴的案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沒能被完全實行。而歐盟人權法院無法強制土耳其當局執行其判決。但是,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認為,即使土耳其當局沒有應歐洲人權法院要求解除屏蔽,但也會為網際網路訪問問題立下可供參考的判例。

土耳其的網際網路審查比較嚴重。法新社報導指出,過去幾年裡土耳其間歇性地屏蔽推特和臉書等網站。

在2017年被屏蔽之前,土耳其已經有了獲基金會認可的地方用戶組,名為土耳其維基社群用戶組。過去土耳其分會曾參與維基愛地球、館聯計劃等項目,但一方面也由於封鎖,自封鎖后土耳其維基媒體活動並不理想。與受封鎖衝擊非常有限的大陸社群不同,土耳其社群受封鎖衝擊較大,而當局的封鎖對地方社群產生了嚴重的寒蟬效應

土耳其用戶組2017年年度報告稱,在一月到四月之間,用戶組成員同當地各式組織舉辦了若干活動,包括進行演講、組織編輯松等。但自維基百科在4月29日遭到屏蔽,當時他們規劃的各類活動都被迫取消。報告指出,線下面對面聚會長期不能舉辦、合作組織希望等待維基百科被解封,而社群成員期望保持匿名。報告還說,直到封鎖的頭六個月過後,一部分演講展示和維基百科的培訓活動才逐步恢復。次年發布的報告也提到,土耳其用戶組與一些博物館的合作也因對方擔心維基百科在土耳其的訪問問題而遭到拒絕,但土耳其用戶組仍然堅持參與一部分的國際活動,大學和一部分學術組織也在堅持跟土耳其用戶組合作活動。

土耳其用戶組堅持活動的精神很顯然值得所謂「中國維基媒體用戶組」(「WUGC」)學習。土耳其用戶組以及大陸諸如青島社群的活躍,跟封鎖一來就當縮頭烏龜,拿屏蔽當藉口的「WUGC」形成了鮮明對比,何況大陸社群的發展幾乎根本沒有受屏蔽的任何影響。

維基百科想土耳其,但土耳其想我們嗎?

基金會製作的題為「失去土耳其的一年」的視頻。不久前,基金會有關人員修改了視頻中的一些詞語,把視頻改為「失去土耳其的兩年」(英文,無中文翻譯)
如果您在行動裝置上閱讀本文,請點擊這裡強制打開視頻
您可以在右下方調節清晰度

一年前,維基媒體基金會的YouTube頻道上傳了一個名為「失去土耳其的一年」的視頻。基金會和土耳其語維基百科以「我們想念土耳其」(We miss Turkey)為名開展宣傳活動,這個視頻也是其中之一。這次基金會向歐洲人權法院上訴,很多推特網上的消息也使用了#WeMissTurkey的標籤。但是視頻下方的「頂」和「踩」的比例卻揭示了維基百科在土耳其的另一面。一般的YouTube視頻只要內容不太過爭議,「頂」比「踩」的比例都在十比一,甚至「頂」的比例會更高;然而基金會的這個視頻比例卻在六比一:360個「贊」,67個「踩」。視頻下方評論里也不乏點「踩」的土耳其人表達意見。

一位用戶名叫厄梅爾的土耳其人留言道,他不認為維基百科應該被封鎖,但維基百科總是自負地認為自己很重要。他的留言裡除了外界普遍對維基百科的批評之外,還說如果這個視頻沒有用土耳其語發布,說明這個視頻不是真心想解除土耳其的屏蔽,只是鼓吹西方人恨土耳其的。還有留言說「有很多跟維基百科類似的百科網站,我們不需要抹黑我國的」;「我認為我們政府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反對屏蔽維基百科但我不需要維基」;「所有人都說土耳其政府不對,但沒人計較維基百科裡是怎麼寫土耳其的」之類。另一個用戶名叫蘇萊曼的土耳其人說「我喜歡這個視頻,但這個視頻看起來讓[維基和土耳其]雙方都很虛偽。你對土耳其說,『我們看看歷史,看看美國人是怎麼搞種族清洗的』,但沒人願意看。但是如果[美國種族清洗]的故事用十好幾種語言寫出來,而其中引用的來源都是些外國報紙,外人胡謅的話,多年之後外國出版的書,說這內容沒有任何偏見云云,然後反過頭來說『來,先生,你看看,土耳其把我們屏蔽了,親愛的我們想你』之類的話。」蘇萊曼的評論是這個視頻下方評論里獲得點讚最多的土耳其語評論之一。筆者留意到,儘管其中號稱土耳其人的評論里有批評土政府的,但大多數的土耳其語評論都傾向批判維基百科。

土耳其出現這類情況並不意外。土耳其政變本身就是支持埃爾多安和反對埃爾多安的勢力抗衡,社會出現不同政見是情理之中。但這的確使我們不得不問自己一個問題:維基百科有那麼重要嗎?

得益於百度這個競爭對手的襯托,在中國大陸,大多數網民不這樣認為。甚至外界對維基百科普遍存在的「準確度不夠」「學術性不強」之類的爭議在大陸正好是反過來的。土耳其跟中國的情況還不太一樣。2005年中文維基百科被封鎖三年,此時正值中國網民數量飛速發展;而「山寨」維基的百度百科不到半年就上線,搶走了維基百科的用戶。土耳其2017年開始屏蔽維基百科,此時土耳其語維基百科已經建設完備,社會對其的反應是設法「翻牆」或是找反向代理,而非另立門戶。

背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