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華沙起義 (1794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沙起義 (1794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目標特色,無話可說—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30日 (四) 00:2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7月30日至2009年8月30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發現一些問題,提出來:
    1. 首句就是一個病句,簡化一下就明白了「1794年華沙起義是一場由XX在XX時間發動,並得到XX支持。」顯然是中間大量的描述把翻譯者搞暈了,致使句子殘缺;
      正好,把後一句與本句接一塊就是完整的句子了。—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5日 (六) 08:54 (UTC)[回覆]
      如果簡單的改動一個標點,這個句子讀起來太拗口了,還是拆成多個單句比較好。—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5日 (六) 12:21 (UTC)[回覆]
    2. 俄羅斯軍隊發現他們身處交叉火網下,每一棟大樓都有對準他們的槍口,來自四面八方的子彈都衝著他們而來,「交叉火網」就很奇怪,而且這樣從英文翻譯過來很奇怪。建議調整為中文式的表達。實在不行,說他們「落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也不是不可以(笑~);
      這是個問題。—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5日 (六) 08:54 (UTC)[回覆]
    3. 很多士兵在早期試圖強行突圍,早期是怎麼回事;
      「戰爭前期」怎樣?—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5日 (六) 08:54 (UTC)[回覆]
    4. 本次的目擊者是在法國出生的波蘭畫家揚·皮奧特爾·諾布林,本次後面是不是少了起義二字?而且翻譯成目擊者很怪,不如見證者;
      可能是在後來修改時誤刪了。—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5日 (六) 08:54 (UTC)[回覆]
    5. 雖然外國勢力通過俄羅斯使節尼古拉·萊普寧大力控制波蘭宮殿的情況已有多年,Polish court怎麼也不應該翻譯成波蘭宮殿,應該是波蘭的皇室;
      好了,不過本句和後句是難點。—TBG To Be Great
    6. 在4月2日發布一則宣告,宣告譯的太生硬了,聲明更好;
      好了—TBG To Be Great
    7. 安全地等待緊張局勢的鬆弛消散,局勢說緩和更恰當;
    8. 只不過是讓局勢更為惡化而已,這個而已實在說的過於輕鬆,only 在這裡可不是而已的意思,應該是說事與願違,譯者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很好—TBG To Be Great
    9. 俄羅斯軍隊籌備了個方案以查封市內最重要的建築,典型的英語表達;
      可以了—TBG To Be Great
    10. 協會的成員包括駐紮在華沙的波蘭軍隊中的各種各樣的高階將領,這個我徹底無語了,各種各樣……;
      已修改—TBG To Be Great
    11. 不過他亦設法說服俄羅斯人離開由波蘭軍隊守衛的兵工廠、皇家城堡、以及彈藥庫。[8][12]齊霍夫斯基亦設法破壞俄羅斯人針對波蘭軍隊的減員計畫,這亦為稍後波蘭方的成功增加了勝算,這裡「亦」字泛濫了;
      我是不會用(或很少用)「亦」的,這可能是校對者User:Zanhsieh的常用字。—TBG To Be Great
以上是導語以及第一小節的修改意見,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指正。
不過稍微提醒一下TBG,我看到你說自己是初三的學生,這讓我肅然起敬。且不說我初三時是否有這樣的英語水準,單是有勇氣翻譯這麼長的文章就很讓人佩服。不過翻譯的時候如果感覺不太對勁,建議還是多翻翻字典,看看有沒有生僻的用法,上面舉到的一些例子裡有一些詞不達意,很明顯是翻譯時採用了常用翻譯。而且句式方面問題還是挺大的。—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5日 (六) 06:03 (UTC)[回覆]
實際上很多詞我還要依靠金山詞霸。—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5日 (六) 08:54 (UTC)[回覆]
這個很正常,不過建議用Google詞典,給出來的義項更多一些,抓鳥也不錯。—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5日 (六) 12:19 (UTC)[回覆]
  • (!)意見繼續找茬。從「交戰雙方」開始:
    1. 波蘭一方部隊的確切數字很難估計,改為「確切人數」更好,提供了頗為正確的數字,應該是「準確」;
    2. 不過因他們得將戰馬留在河的另一邊,這個「留在另一邊」讓人費解,句子調整為「不過由於他們不能將戰馬帶過河去」比較好;
    3. 「交戰雙方」一節第三段的頓號使用不當,另外下文還有幾處使用不當;
    4. 俄羅斯方開始真正施行預先設計的對兵工廠的攻擊計劃,「俄方」不就可以了,後面多處都可以如此修改,另外計劃似乎應該說「預先制定」;
    5. 遭到意料之外的波蘭軍隊擊退,應該是說「不曾想,被守候的波軍擊退」吧,那個意料之外看起來真的很unexpected;
    6. 摧毀了波蘭軍隊,前面都說了是一小股波軍,怎麼就摧毀了,而且軍隊也應該是被擊退或打敗;
    7. 在七點,混亂狀況被部分清理,苗多瓦街的大戰恢復為在兵工廠和伊格爾斯特羅姆的司令部附近的正常戰鬥,狀況被清理,大戰恢復為正常戰鬥,這樣的表述很怪異;
    8. 三支中每支都有大約一支強營的俄羅斯進攻軍團兵分三路進軍兵工廠,這個不需要我說吧;
    9. 波蘭開始從米奧多瓦、塞納托日卡、萊什諾和波德瓦萊街反擊俄羅斯,應該是波軍反擊俄軍比較合適;
    10. 這是一支由米瓦謝維奇將軍領導的少於600名士兵和5門大炮構成的軍隊從戰略上講,俄羅斯在街的兩邊、卡齊米日宮(現在的華沙大學)和聖十字教堂被搞得一頭霧水,這兩句子太不順當了吧;
    11. 豪曼將軍與俄羅斯指揮官開始進行漫長的談判,叫指揮官讓波蘭軍隊放行,指揮官如果是指俄羅斯的,那為什麼波蘭的將軍要叫俄羅斯的指揮官讓波蘭軍隊放行?
      連此次起義俄羅斯指揮官伊奧西弗·伊格爾斯特羅姆此前都sent some of units to deal with Kościuszko's main forces了,比他低好幾層的將士還有什麼不能做?這就是當時的戰爭。—TBG To Be Great
      啊?請閣下明言。我問為什麼俄羅斯指揮官可以有能力讓波蘭軍隊放行。——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6日 (日) 12:49 (UTC)[回覆]
      俄羅斯指揮官就是他所統領地區的王,可以這麼幹。而且讓他放行是指在這個地方俄軍不會阻攔波蘭軍隊。(這個可以根據英文)—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6日 (日) 13:51 (UTC)[回覆]
      哦,那閣下在條目中應該解釋清楚啊。並不是所有讀者都會去翻英文版幫助理解的。—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7日 (一) 02:29 (UTC)[回覆]
    12. 但依然要在交叉火力網和包圍圈中尋找方向,這個問題我上面提到了,交叉火力線翻譯成槍林彈雨是不是更好?
    13. 由揚·基靈斯基領導的一小部分名聲仍然響亮的民兵,原文中的loud應該不是名聲響亮,我猜應該是說戰鬥力強,這個僅供參考;
    14. 第十步兵團隨後向城堡廣場進發,在那裡他們和比舊城小一些的俄軍交戰,拜託,smaller在這裡明顯不是小一些,應該是規模小,人數少。
      小一些的部隊不就是規模小的部隊嗎。—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6日 (日) 13:52 (UTC)[回覆]
      但一般似乎不說這支部隊很小/很大。不太符合用語習慣。—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7日 (一) 02:29 (UTC)[回覆]
檢查工作再次在這裡中斷,我得好好休息一下……—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5日 (六) 12:47 (UTC)[回覆]
  • (!)意見
    1. 宮殿的花園留在了波蘭軍隊的手裡,這個……還是說由其控制吧;
      這個挺好啊,讀起來很通順的。。—TBG To Be Great
      感覺這種表達不是太舒服。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 聚集到這裡的軍隊在整個華沙南部地區都被保護的很好,什麼意思?
      就是說聚集到這裡的軍隊沒有被攻擊(大概是這樣),你有什麼修改方法?。—TBG To Be Great
      我就沒讀懂中文版……這個句子問題挺大的。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3. 在幾個小時的猶豫不絕後,諾維茨基最終組織由大約3000名士兵和10門加農炮構成的接替軍隊,應為猶豫不決,另外接替軍隊是不是太怪異了?——「後備軍隊」怎樣?。
    4. 文中老用「不多於」,感覺很奇怪,是不是改成「不足」比較好; ——已修改
    5. 俄軍軍官毆打他們的普通士兵並占領了毫無防備的薩克森宮,這裡我又不太理解了……——「迫使其」怎樣?
    6. 俄軍開始無組織地撤向耶路撒冷大街,將伊格爾斯特羅姆的生死置之度外,將生死置之度外一般用在自己身上,而且是褒義詞; ——丟下了伊格爾斯特羅姆怎樣?
    7. 俄軍的撤退也讓波蘭允許擊退包括來自華沙新城的大約一千人向舊城城門發動的進攻之類的其他俄羅斯軍隊的軍隊,「允許」不太對吧,是說俄軍的撤退給了波蘭擊退其他軍隊的條件,而且整個句子複雜難懂;——已修改
    8. 大於百分之五十的兵馬,近半數是不是更地道;——已修改
    9. 他的軍隊的倖存者向波蘭投降,殘餘部隊更好吧; ——已修改
    10. 這些軍隊包括……其後的分號使用錯誤; ——已修改
    11. 俄軍並沒有對他們的混亂狀態有過任何的改善,有點生硬; ——已修改
    12. 黃昏過後季托夫手下的一名小士兵脫離了他原來的指揮官,這裡是嚴重的誤譯,應該是一隊士兵,一個士兵怎麼夠; ——已修改
    13. 在那時很多士兵忙於掠奪,在起義中克拉辛斯基宮裡的很多著名建築遭到了士兵們的掠奪,前後有點重複,後句改為「克拉辛斯基宮裡的很多著名建築就被洗劫一空」。 ——已修改
好了,暫時收兵。—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7日 (一) 02:50

(UTC) 多謝。—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7日 (一) 03:55 (UTC) 馬上就要校訂完了。—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7日 (一) 04:10 (UTC)[回覆]

  • (!)意見
    1. 莫克羅諾夫斯基決定專心於進攻城市中剩餘的主要的俄軍要塞,雖然「專心於」沒太大問題,不過還是改成「集中兵力」比較好;
    2. 雖然俄軍殘忍地擊退了波蘭軍隊,但是他們照樣遭受了重大損失,bloodily應該是指損失慘重,流血很多(很形象的詞),殘忍地擊退顯然不妥,另外「照樣」最好改成「同樣」;
    3. 自起義開始就不能控制其大多數部隊的伊格爾斯特羅姆[3]請求讓他投降,可以去掉「讓他」,另外capitulate是不是譯為撤退(有「讓步」義)更好,因為下文說波蘭軍隊攻擊俄軍,明顯不是投降了;
    4. 在准許停戰後,他撤到位于波瓦斯基,在華沙附近的普魯士營地,這裡是英文句法;
    5. 並另外配備了8門加農炮,這個很奇怪,應該是「外加8門加農炮」;
    6. 保衛大使館、為伊格爾斯特羅姆的撤退作掩護的參戰部隊最後用完了彈藥,「彈盡糧絕」如何?
    7. 並能將大多數的大使館秘密文件拿到手,這個又很怪異,就說「得到了大部分大使館的秘密文件」就好了;
    8. 最後剩餘的俄軍是在確定路線或是在撤退,確定路線不太對勁,不要問我怎麼翻譯,我不知道……
    9. 伊格爾斯特羅姆縮小了衛兵的限額,「縮編」如何?
    10. 還得說說我最看不慣的「交叉火力網」……
    11. 莫克羅諾夫斯基將軍再次同時祈求國王和他的堂兄支持起義,是乞求;
    12. 在華沙的戰鬥被提及為華沙暴民對毫無武裝的俄羅斯士兵的「大屠殺」,被稱為;

對本條目的校訂工作至此結束,共提出50點修改建議。—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7日 (一) 05:03 (UTC)[回覆]

Gosh!Fuck!Damn!我的努力全白費了!混蛋那!我所修改的東西,竟然沒留下一個!!Kuailong,你是怎麼建議的,你就怎麼改,因為如果你的建議我不同意的話,我也會在建議下面提出來。一切隨你,我不想再看見這個悲慘的結局!!!我不忍心看見我的心血被混蛋的伺服器,混蛋的中國網通化為泡影!!!你是怎麼建議的,你就怎麼改吧!!因為在我那個被混蛋的伺服器弄掉的心血中,我已經全數同意你的建議了!!!~~~~(>_<)~~~~—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17日 (一) 09:02 (UTC)[回覆]
怎麼了,情緒失控了?我寫《火線》時瀏覽器還崩潰過呢,結果2季的劇情概況又得重寫……—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7日 (一) 11:16 (UTC)[回覆]
我給出的畢竟只是建議,接受與否還是看閣下意願。—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17日 (一) 11:1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