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
地衣是真菌和綠藻門或藍綠菌的共生體,呈灰白、暗綠、淡黃、鮮紅等多種顏色,長在乾燥的岩石或樹皮上,可依形態分成枝狀地衣、葉狀地衣與殼狀地衣。光合作用的綠藻(或藍細菌)提供營養物質,真菌(通常屬於子囊菌門,少數屬於擔子菌門)提供水和礦物質、提供保護,防止水分過度蒸發。地衣可以在嚴峻的環境條件下生長,常是生物占領新陸地的先鋒。在極度乾燥的條件下,地衣也可以脫去水分,進入休眠狀態,待到條件好轉,再恢復高速度增長。地衣可以長壽,有的壽命可達千年[1]。
地衣透過包含真菌和綠藻(或藍綠菌)二者的地衣碎片在空氣中傳播,長出新地衣的方式進行無性生殖。他們各自也可以單獨進行有性和無性的生殖。其中真菌部分單獨生殖的後代,需要與有關綠藻(或藍綠菌)重新組合才可生存。
目前已知地衣分屬於8綱39目115科995屬19,387種[2],地球陸地面積的6%被地衣覆蓋。北極地區的地衣是北極馴鹿的主要食物,地衣也已用於製造染料(如石蕊)和香料,以及在傳統醫學作為藥物。[3]
詞源
[編輯]實際上,大部分地衣(Lichen)中並不如字面上一般生長於「地上」。至於然而何為稱之地衣,日本學者久保輝幸考察了地衣的詞源[4] [5]:「地衣」一詞首見於早期道教書籍,但是該書所指的植物為現今所見的車前草。其後,唐人陳藏器在本草書中首次記載「地衣草」,這個地衣草應就是現在的地衣(Lichen)的詞源。李時珍將之與《日華子諸家本草》中所記載的地衣視為同一種植物並記載至《本草綱目》中。而後至清朝,李善蘭同兩位傳教士編輯《植物學》[6]時,對「lichen」的詞譯採取本草書中的植物名稱「地衣」。
形態和結構
[編輯]地衣生活在各種表面上:土壤、樹木、岩石和牆上。他們通常會在一些環境惡劣的地方生長,如海拔數千米的高山、沙漠和接近極地的凍土。由於地衣對二氧化硫相當的敏感,所以生態學上,地衣常被當成一種空氣品質的指標。
形態上地衣有三種:
- 殼狀地衣:植物體成殼狀,緊貼在樹皮和石頭上。底面和基質緊密相連,難以分離。例如,茶漬屬(Lecanora)、文字衣屬(Graphis)。
- 葉狀地衣:植物體平鋪,僅由假根狀的菌絲與附著的和體相邊,易於分開。例如,梅衣屬(Parmelia)、蜈蚣衣屬(Physica)。
- 枝狀地衣:植物直立或下垂如絲,多數片段有分枝。例如,石蕊屬(Cladonia)、松蘿屬(Usnea)。
而地衣結構一般可分為上皮層、藻胞層、髓絲層和下皮層。
- 上下皮層:由菌絲緊密交織而成,特稱為假皮層,下皮層一般能長出假根。
- 藻胞層:上皮層的下部,在排列疏鬆的藻胞層之間夾雜有許多藻細胞,這些細胞成層排列稱異層細胞,若散生則稱為同層細胞。
- 髓絲層:藻細胞下面為髓層,由比較疏鬆而粗大的菌絲體交織而成,專門貯存空氣、水分。
地衣的同名異物
[編輯]- 一種類似於木耳的珠藻科藍藻,又稱作地耳或地木耳,亦於一些大陸地區中稱作「地衣」,以之作為食品。此種地衣不同於一般所稱的地衣(Lichen)。
- 現今所見的車前草[5]。
- 一種唐朝時舖於地上的織品(敷物)[5]。
圖庫
[編輯]-
玄武岩上一個葉狀地衣Xanthoparmelia,比照lavicola。
-
Usnea australis,一種以fruticose形式生長在樹枝上的地衣。
-
在岩石上的地圖地衣(Rhizocarpon geographicum)。
-
Physcia millegrana(一種葉狀苔蘚),帶有一種無形的多孔真菌(右下),落在腐爛的木頭上。
-
馴鹿苔(Cladonia rangiferina)。
-
Lecanora,參見蒂米甚瓦拉貝加運河岸邊的muralis地衣。
-
Caloplaca marina,海洋地衣。
參考文獻
[編輯]- ^ 10.1016/j.cub.2009.04.034
- ^ Ren, Meirong; Yang, Qiuxia; Wei, Xinli. Species diversity of Cetrarioid and Hypogymnioid lichens (Parmeliaceae, Ascomycota) from the Greater and Lesser Khinggan Mountains in Northeast China.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9-08-20, 27 (8): 833. doi:10.17520/biods.2019168.
- ^ Geoffrey Michael Gadd. Metals, minerals and microbes: geomicrobiology and bioremediation. Microbiology: 609–643. March 2010 [2014-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5). 參數
|journal=
與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journal}}
或|website=
) (幫助);|volume=
被忽略 (幫助) - ^ 科學史研究第48巻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 ^ 5.0 5.1 5.2 Lichen如何翻成地衣(日文). [2009-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2).
- ^ 韋廉臣輯訳;李善蘭筆述,《植物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這是復刊影本出版,於合輯的後半部,此連結為澳洲國家圖書館的連結。正文中所述的二位傳教士在書中似乎沒有提到,而是韋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 1829-1890)翻譯的。但在註解一的網路文件中,則詳提了第三位作者艾約瑟(J. Edkins, 1823-1905)。
參見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